武汉晚报:极端天气下的公共管理亟须补课

2012年07月23日 06:52   来源:武汉晚报   李晓亮

  7月21日至22日凌晨,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交通局部中断,1.5万人被转移安置。截至昨日下午,强降雨及强风已造成37人死亡,多人受伤。(7月22日人民网)

  在公共应对上,北京启动今年首个二级应急响应,连续发出五个预警;机场则表示将最大限度减少航班延误;地铁方面,机场线延长运营1小时;防汛方面,千人出动抢排积水;交管方面,7000名交警全员上路,还有一位派出所所长在救人时不幸身亡。

  除了公共管理层面的多方联动紧急响应,市民自发的援救行为更是可贵。微博上,有单位或市民发帖称愿意敞开门,提供免费食宿条件,给附近受困民众暂避或者借宿。对于有车辆被淹搁浅、司机受困的,民众自发组织营救,拖车救人,紧急送医。北京广渠门桥下一辆越野车中被困男子虽被救出,但送医抢救无效身亡,令人惋惜哀叹;而对于因航班延误取消造成的首都机场约8万滞留旅客,一些网友自发组织免费救援车队,接送滞留乘客。

  看到市民这份热心热情,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部门或许更应受到激励,更应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不足,是否还有需要弥补完善之处。

  先说造成内涝的城市排水系统,每次“成海”,建于600年前的明代集雨排水涵洞就会被翻出来,这次也不例外。到22日上午,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无一例积水报告。古代排水系统都还在完美“服役”中,现代巨资兴建的基础设施为何屡屡在一场暴雨中被淋得狼狈不堪,原形毕现?这难道不该反思吗?

  此外,正如网友五岳散人提到的几点,都值得注意:“昨日暴雨以及今日善后有几个地方不能释怀:一是预警机制没真的预警;二是应急机制启动缓慢;三是机场高速对自发接滞留旅客的车收费;四是政府机构、公共建筑没开门为被困者提供庇护;五是很多被主人暂时停在路边的车被贴上了违章停车的罚款单。昨晚唯一合格的,是北京市民。”

  以上几点是否有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值得各个部门深思,在暴雨中“弃车逃命”、对受困者爱心接送还要罚款收费,如此特殊境况下的处理,是否可以给予更加人性化的对待,而非冷冰冰一刀切?管理如果不讲科学不讲道理,甚至祸上添堵,有时比天灾还让人受伤吧。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