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日报:大卫“马赛克”是遮羞还是露“底”?

2012年07月11日 07:20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的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

  数百年来一直“坦蛋蛋”的君子《大卫》,漂洋过海,就成了“藏鸡鸡”的“小人”,被强行穿上万能的“马赛克牌贞操锁”。难怪有人说,下次就该轮到双点尽露的维纳斯穿文胸、《泉》中的裸女围浴巾了。

  幸好,大卫是雕塑作品,没人敢用锤子敲,要是影视作品,恐怕他连“小人”也做不成,非成“阉人”不可。这不,15年前,大片《泰坦尼克号》没有删节裸戏,而不久前3D版的《泰坦尼克号》这段裸戏被无情cut掉。据坊间戏言,官方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摸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按这种逻辑,大卫被打“马赛克”是否担心男观众进行不恰当的对比,女观众产生不良联想呢?用心良苦啊!

  其实,给大卫打“马赛克”,给名画“穿衣服”的行为还不是我们的“专利”。就在数年前,时任意大利总理的贝卢斯科尼发现总理新闻发布室的墙壁上悬挂的名画复制品上有一个半裸女郎,贝卢斯科尼命令给名画穿上“衣服”——用画笔给裸女添上了一些白色的胸纱和布料。孰料,这一举动引起轩然大波。意大利前文化部长威托里奥·斯加比批评说:“这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我想他们都疯了!那么他们准备怎么对待意大利全国数十个博物馆内所有裸露女人的雕像?”

  给大卫打“马赛克”、删除《泰坦尼克号》裸戏,一方面透露了管理者过度的“秩序美学”与“文化洁癖”,哪怕是文化领域,也应该是坚壁清野,一眼望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容不得半点“乱石”;二是“父爱主义”的管制依赖。“孩子”吃啥穿啥看啥都要操心,操心吃得太多怕撑着,穿得太少怕冻着,看到不该看的怕学坏。于是饭菜要嚼过才能给“孩子”吃。可怜的孩子哟,连《大卫》的“小鸡鸡”也要“非礼勿视”。

  “父爱主义”者,一方面过度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品位、能力;另一方面,又对“孩子”极度不信任、不放手。不相信他们有思考、辨别、自控能力,怕他们轻易接触到不良信息而“学坏”。500多年前的一个雕像还要打“马赛克”,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颇堪玩味:1979年10月,首都机场壁画出现三位裸露沐浴的傣族少女形象,建设者拿不定主意,邓小平看了这幅画说:“为什么有人反对画人体啊,这有什么好反对的!”30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对艺术都如此开明,给《大卫》打“马赛克”的人,你们脸红了吗?

 

相关评论:

 

央视打上马赛克究竟是为谁遮丑?

 

少点马赛克 远离假正经

 

大卫身上的马赛克,遮住了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