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这是自2012年7月以来CPI增速首次回落至“3”以下,也创下了自2012年1月以来的新低。(7月9日新华网)
CPI新低意味着物价进一步回落,对普通人而言,“新低”就是莫大的利好。
专家的看法是,“虽然今年以来不时有小宗产品价格冲高,但目前农副产品仍处于普跌状态,预计实现全年CPI调控目标难度不大”——“难度不大”当然好。
现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是,CPI的下行以致出现新低是不是“中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未来政府是不是要出台更为强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其实,各方对CPI数值的变化都不必太敏感,中国的CPI指标权重与发达国家不同,对CPI的决定因素也有很大差别,政府在出台应对政策时也自然需要从国情出发。
目前,CPI新低受三个因素影响:
其一,食品价格。数据显示,6月份CPI新低,食品“功不可没”,是食品“深度”拉低了6月物价增速。6月,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如果没有意外,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下降是自然的。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一定会引起食品价格全面下行。由于食品占CPI绝对高的比重,只要食品价格下行,CPI也会随之回落了。
其二,回落效应。历史数据证明,每年6月经济增幅往往都会有所回落,只不过今年的回落幅度为历年最小,显示经济降中趋稳的基础正在形成。今年是经济转型重要的一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代价,这样的阵痛期是必须要度过的,也是正常的。
其三,通胀缓解。在食品价格总体下降的同时,也有食用油等相对影响较小的产品出现逆势涨价现象,虽然这难改变物价大势,但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理性的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生产和供给还存在一些障碍,未来不确定因素还不少。所以,有专家认为,此番CPI涨幅下跌并创新低仅是临时性的,国内通货膨胀现象的缓解是本次CPI下行的主要原因。
CPI新低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过渡性状态,事实上,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不必对这样“临时”的CPI新低太过敏感。如果实施过渡扩张性的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只能短时增加需求,保持一个自然增长率,才是保持CPI健康发展走向的关键。同时,面对CPI新低,公众也不要乐观地以为低物价时代真的来了,一切变量的因素都会起作用,真要觉得价格完全回落,一旦CPI反弹恐怕会要失望的。(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