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少点马赛克 远离假正经

2012年07月11日 06:58   来源:武汉晚报   于静

  7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隐私部位打上了马赛克。而在下午重播该新闻时,大卫身上的马赛克又被去除了。(7月10日《武汉晚报》)

  艺术与色情距离有多远?以前不知道,现在恍然大悟了——二者原来仅隔着一层遮羞布。原版大卫像,肌肉发达,体格匀称,尽显男性阳刚之美,令我心底生出对艺术的赞叹;再看被马赛克处理过的大卫像,不伦不类,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限制级电影中那些少儿不宜的镜头,哪还有一点美感可言?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那场“给名画穿衣服”活动。有网友在某网站上传了一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照片,其中《亚当与夏娃》等图片因为暴露隐私部位被该网站删除。众网友遂发起了“反低俗——给名画穿衣”活动,以表达对网站做法的不满。于是,《自由引导人民》里高举三色旗的妇女穿上了尤文图斯队的球衣,大卫像穿上了休闲装,维纳斯像被套上了红肚兜。最后,网站不得不恢复了先前删除的那些“不雅照”。

  就在艺术不能“显身”的同时,有些人却打着“为艺术献身”的旗号,穿的少之又少,露的比“真相”还多。在我看来,这些敢脱敢露者的献身精神那是没得说,但却与“艺术”二字八竿子打不着。让人搞不明白的是,越是这些人反而越受欢迎,拍电影、代言产品、亮相车展,好不风光。

  真正的艺术品被蒙上了遮羞布,糟蹋艺术的也脱得只剩一缕遮羞布,这两块“遮羞布”能够并存,也算令人大开了眼界。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