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微博上有一个帖子广泛流传,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包括“开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其中第100条表达了美国小学生暑假最重要的目标——玩得高兴!(7月4日《扬子晚报》)
虽然中美文化不同,孩子暑假时间长短不同,但暑假对于孩子们的意义是相同的:快乐。看到“美国小学生暑假100件事”,我不由得“羡慕嫉妒恨”,徒生好奇感与浓厚的兴趣。而“中国式暑假”的项目总逃离不了三大件,上辅导班(或兴趣班),在家打游戏看电视,写作业。相比之下,美国孩子的暑假更充实、更愉快,注重孩子体能、心理、兴趣的培养,即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教育专家常说,“让假期成为真正的假期,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暑假,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们也深谙这些道理,但是,一回到现实中,这些道理就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分数高于一切”的教育理念粉碎成碎片,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空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倒头来成了好心办坏事。
不让孩子上辅导班,衔接班,怕孩子开学后跟不上学习,给孩子报班又担心他们吃不消,那么,中国孩子的暑假到底怎么过呢?从当下的趋势看,我觉得父母最好和孩子坐下来商量,制定暑期生活计划表,学业要兼顾,更要多体验生活。
比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以及禀赋等,让孩子多一些社会实践。可以去农村体验生活、到公益机构当义工、在家里学习干家务、购买东西,教给孩子怎样理财,带着孩子去旅游,尝试一些没有设计过的体育项目等等,这些都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准绳,既不要勉强,也不要相互攀比。
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暑假才能变得丰富起来。一个足以开拓视野、丰富阅历、充实心灵的暑期生活,必然将使孩子们获得充足成长。这一切,相信比起禁锢在狭小的学业负担里,会对他们的未来更有裨益。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