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1时,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7月1日零时起,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适度调控管理,一个月内广州全市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7月2日人民网)
“限购”并非广州独创。近年来,汽车进入家庭呈加速度增长,导致各大城市不堪重负。以车牌拍卖为治堵手段的上海,一块“沪”字头小铁皮就相当于一辆微型轿车的价钱;北京的摇号政策也导致车牌奇货可居——在广州市交通主管部门看来,出台“限牌令”似乎有足够的理由。
作为一个车主,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限购无疑是为广州的道路建设争取时间,也放缓了堵车状态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有车族们谁都不想在路上多堵一分钟。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实现全城不堵车,还要从交通设施上下功夫,例如大力建设公共交通工具和增加道路建设的投入等。
治堵需要综合治理,单靠一种方式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限购令”是老百姓暂时放弃自己的基本权利,将其让渡给政府,愿意承受某种限制,是有条件的。这种放弃是与未来的某种获得应该是相对应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视这种放弃为“莫大的责任”。
对于那些因为房价问题被挤到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楼盘的年轻家庭,汽车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地方政府应该为这部分人群想想解决办法,做好配套政策,而不是简单地一限了之。综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发展公共交通是非常有效的城市“治堵”手段。但中国各大城市的现实公共交通状态是,“不舒适、不方便”这也许是许多人选择买车的原因。
汽车发展是一个公众利益选择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实质上是公共利益的集成和协调,这是研究汽车治理的一个出发点”,目前来看“汽车新政”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州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但是这些政策中所隐藏的问题不得不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否则长远的公共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目前对挂牌数的限制,只是稍微延后了广州汽车达到饱和的时间,应该出台更加长期有效的措施,否则路面饱和是迟早的事情。
同时,限购政策对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打击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做好配套的产业调整、扶持政策。
在建设硬性规定的同时,各地政府有必要引导消费者形成“汽车消费文明”的观念,增强消费者的软素质,提高消费者理性购车、合理用车的意识和低碳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双向约束、双管齐下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用上车而不是用行政指令限制购车。这才是治堵之根本!(袁宝)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