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客车限购,尚需兼顾代际公平

2012年07月02日 09:53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璟璟

  广州市交委6月30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此通告将试行一年,未来一年内,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每月1万辆。这意味着从7月1日起广州市购车须申请指标。

  针对交通拥堵、环境压力,广州这剂药方,本质上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先例大同小异,即通过行政设限,扭转市场自发的供求格局。在经济自由主义信徒的辞典里,“限购”想必是不受欢迎的词汇。但基于现实情况,很难想到比“限购”更直接的改善城市交通的策略。所以,在抽象的信仰与生活的品质间,纠结总是难免的。

  可以想见,“总量调控管理”将继续在舆论场内激发热议。许多人坚信,“任何形式的限购,都称不上是最佳选择”。就如某种典型的论调说的,“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只是,一个空间已被深度利用的时代,且不说大幅提升“公共交通运载力”潜能有限,单就过程所需的时间,多数人是等不及的。相较而论,“限购”、减少汽车数量,堪称速效。

  倘若,将一个城市的福祉,作为评价“汽车限购”的参照,后者无疑是积极的尝试。因为长久以来,拥堵、事故、污染等,已经导致太多的无效率、人才出走、幸福感流失……经济学上的朴素判断是,“公路为追求速度而建,不能发挥该属性,不过是对基建投资的浪费”。是让所有人忍受拥堵,还是使部分人先行解脱?“汽车限购”话题的关键部分,便是对公共交通去掉乌托邦式想象,做出实际的、明确的选择。

  除了关注整体福祉,“车辆限购”之下,不同人群各异的命运,是思考的另一维度。毋庸讳言,“限购”剥夺了部分新贵人群,便捷买车的可能。可以说,稀缺的道路资源,在时间轴上的分配,并没有体现出代际间的公平:“先富者”因已买车,肯定不会因限购损失分毫,反倒可以坐享政策红利;后富或将富人群,只因买车稍晚,就要争夺有限的指标……如此,未免令人遗憾,尽管很多地方,同样做法类似。

  “购车须申请指标”,注定会形成落寞人群。使命直白的新政策,无法对这群人补偿太多,但至少应作出如下允诺:其一,以严密的制度设计,确保“指标申请”的流程公平;其二,以补充动作,打破代际之间,分享道路资源时机会的不等。例如,限购之外配合以“尾号限行”,从而挤出更多运载力,转移给新需求者。既然启动行政手段,“公平竞争、同等获益”的市场公平已被撼动,对此,政策蓝本应周全补漏才是。

  城市臃肿之痛,尤见于步履蹒跚的车流。追根溯源,城建布局的混乱,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板块复杂咬合,而非明显区隔的格局,早已注定了交通拥堵的结果。如今,彻底纠偏已无可能,公众只能期待以对等的牺牲,换取整体境况的改善,继而平等享受“改进的结果”。以此衡量,“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难免有线条粗糙、不够周全之虞。(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