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吃空饷”,应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2012年06月25日 07:09   来源:红网   韦藿珍

  查处“吃空饷”难在哪里?长沙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管理机关,查处中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了解各单位的真实情况。“这需要被查单位和公众的配合。”他说,“举报电话公布后,我们每天都能接到五六个电话。”(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近来有媒体报道,四川、重庆、湖南等7个省(区、市),清理出“吃空饷”7万多人。按照每人年均消耗5000元至2万元计算,年财政支出将在3.5亿元至14亿元之间。这笔财政负担可谓触目惊心,不可忽视。那些长期不上岗却依旧领工资、享福利的公务员,他们不劳而获,是中国财政这个“大米仓”里的“蛀虫”,早就应该从政府单位中剔除!

  长沙市的“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是清理这些“蛀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反腐倡廉”。“反腐倡廉”固然好,只是治理方式又是否得当呢?

  根据该报道,长沙市“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单位自查、上报自查结果、在各单位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最后进行集中整改。从这项治理工作的步骤中可见,长沙市的“吃空饷”治理工作存在着不少漏洞:一是单位自查,不异于自揭伤疤,难免会有官官相护的情况;二是人员编制不透明,对于虚报人员、冒领财政拨款等的调查难以进行;三是只在各单位公示栏公示结果,“吃空饷”治理信息还不够公开透明,群众参与程度还不够。

  笔者认为,治理“吃空饷”,应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群众的利益与治理“吃空饷”息息相关,“吃空饷”伤害了群众的利益,这是老百姓所不允许的。因此,“吃空饷”的治理工作,需要更多的群众参与,进行监督和举报。反驳者说,长沙市已经公开举报电话,群众已经参与进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需要公开更多的相关信息,例如政府单位人员编制、详细的财政拨款流向以及治理“吃空饷”的进程和方式等等,而不是仅仅在各单位公示政府单位的检查结果。而且,最好能将相关信息发布于网络,让治理“吃空饷”的相关信息曝光于阳光之下,直接接受广大网友的监督和举报。

  若政府真的有诚意为老百姓清除“吃空饷”的米仓蛀虫,那就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吧!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