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讨好教练、送礼置换练车时间、重金请求考试名额……据媒体报道,广州、深圳已经积压了数十万考生,在广州、深圳当前尽快拿证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成为教练和驾校敛财的最好机会。
多年来,买烟、塞红包行贿教练才能保证学车时间,练车请教练吃饭挨宰,许多学员都有相同遭遇。如今,学费交得多、驾照才拿得快,驾校打着快班的名义赤裸裸地多收钱,成为行内普遍现象———供需双方力量失去均衡,驾校成为客观上主导市场的主体,受害的就是广大学员。这个道理就和幼儿园入学一样,没有后门,连赞助费都别想塞进去。至于某些部门袖手旁观的理由,无非是“市场行为、自由调节,政府并不强制规定入学”。这个理由能站得住脚吗?
考车牌空前紧张,直接造成的社会后果就是各大驾校拥有了更多的掌控考生命运的权力。驾校和考证部门之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走后门一项就无法完全杜绝。各个驾校的公关能力这时候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回报,当然就要从考生中收“快班费”及更多的灰色收入。这种市场和行政结合产生的隐性威力,让考生唯有顺从,也无从检举监督,因为它真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国家从规范交通秩序、维护交通安全出发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新规,是为了让考生有更充分的实习经验,可驾校的行为却是利用了这一政策,刺激考生用金钱买时间,并把考试快慢作为一道闸门来掌控。试想,如果考车牌就像外国一些地方那样,不需要经过驾校培训,只要通过官方统一考试即可,像我们的职称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那么庞大的凭借考试生存“食利阶层”就不会拥有过硬的资源掌控能力,也不至于产生驾校独大、压倒学员的局面。
服务行业的潜规则总是层出不穷的,潜规则能够发挥作用,总是由资源紧张、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作为考生的消费者购买服务,竟然要给予额外的附加费,且收费极不透明公开。消费者往往不敢自断前路投诉驾校,但有关部门对这种弥漫社会的收费潜规则难道就能置若罔闻吗?即使职能部门看不到“哄抬物价、串通涨价”证据,那也应该从“三打两建”的政治觉悟中反省,深入治理这种貌似市场自由选择、实质秩序失范、公众身处弱势的不公正现象了。连小小驾校也能阻挠影响公民本应有的驾驶权利,甚至以近似行政门槛的角色自居,实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笑话。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