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教授身兼6家上市公司独董而被冠以“最牛独董”称号,某些上市公司独董也由此被戏称为“读不懂的‘独董’”。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独董身兼数职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不少上市公司内,独董常常沦为装点门面的“花瓶”。(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按说,高校的教授兼任某些公司的独立董事属于他们的个人事务,但是一个教授身兼6个公司的独立董事,笔者不禁要问教授们,您忙的多来么?这样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越是有名的教授,越是各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独立董事本指的是独立与公司股东并不在公司内任职,与公司或者公司经营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和专业往来,能对公司的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显然,以学术研究为业的教授是不可能和公司有什么重要的业务联系和专业往来的,很难让人想象他们能够对公司的事务做出什么独立的判断。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难道我们的教授们真有如此神通的本领通晓各行各业的业务?这些教授们不过是各公司装点门脸的装饰罢了,而对教授们以为从此找到了条生财之道,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一人身兼六个独董的教授们未免太忙了些,忙的忘掉了自己学术研究,忙的忘掉了自己的学生。身为科研教育工作者,没有沉下心来专注地面对自己的科研问题和学生耐心,没有了专心治学的毅力,这样,只能使高校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乏致学的精神,而所谓的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前不久也出现了某些高校的老师为了教授的名额争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那段时间充斥的也都是某某高校某老师的论文造假,某地方违规操作的负面消息。这样的消息看着让人痛心、可惜。高校的老师们评教授的名声不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肯定自己多年研究的就成果,而是为了拿着教授的名号好去攫取个人的利益。教授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尚、让人敬仰的称谓,而是一个散发着铜臭气息、令人生厌的利益机器。
如果教授仅仅是为了当几个公司的独立董事,每年领点董事的工资,这未免也太掉“教授”的价了。教授是清高的,这清高不是说为人处事的清高,而是看淡社会的利益追逐,专心于自己的一片科研天地。何时能够出现这样的教授实在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