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温家宝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形势,提出实施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抓紧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特别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切实减轻企业税负。(新京报5月21日)
在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增长又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座谈会,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对这轮保增长将采取转方式、调结构这一路径所释放的信号。
转方式、调结构,就是指转变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刺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建立更加协调的一二三产业关系。近年来,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但成效并不明显。就拿内需对经济的带动来说,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6.8%,拉动GDP3.8个百分点,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5.6个百分点。从“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来衡量,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0.1:46.8:43.1.第三产业虽然比例有所提高,但不仅远远低于美国的74%和俄罗斯的63.3%,甚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6.1%。
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发布,我国不仅第三产业滞后,内部失衡也较为突出。第三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效率和附加值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占到第三产业的40%,教育、科技服务类行业所占比重则较低。金融服务业仅为14%,物流类服务业不足16%。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逻辑关系是:服务业滞后则就业面低,相应的居民劳动份额和收入就低,由此居民消费情况自然低迷,而这反过来又会制约服务业的发展,最终造成经济比例失调和增速放缓的后果。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中,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而且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服务业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有巨大推动作用,而充分的就业又是激活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对经济转型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保增长和转方式,必须重视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分析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技术因素、资金投入、市场培育等方面之外,税收政策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将服务业纳入营业税征税范围,营业税按销售全额征收,不能扣税,导致服务业税负高于应征增值税的第一二产业,而且这一税制造成服务业存在大量重复征税的现象和调节机制的不公平。因此,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产生重要深远影响。上海试点改革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据报道上海目前试点4个月,减税超过20亿,企业税负降低40%,“4个多月的实践证明,试点整体初步成功,成效要好于预期。”这一试点从实践层面更加证明了“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推进“营改增”是保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的政策突破口,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政策对整个经济棋局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