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节能减排要取得新进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发布了一批节能标准,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一批重大工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两化融合,提高绿色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中的作用。企业在节能领域的投入也大大增加了,无论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是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都持续降低,还按计划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
随着工业节能减排逐步深入,相对容易见到节能成效的生产领域和生产环节的节能空间越来越小,剩下的基本都是“硬骨头”。有关部门应当加快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加大规范和引导,突出节能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应用和管理提升关键工作取得工业节能新突破。
要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降耗。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高,也势必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结构调整要一手合理控制增量产能,有效调整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实物工作量、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发展模式;一手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要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节能效果。节能减排的实质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既要控制增量消耗,又要使现有的能源消耗水平降下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促进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建立健全节能技术和设备认证认可机制,从整体上带动全工业行业节能技术水平的提升;继续加大财政政策对节能改造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在节能减排领域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要从管理提升挖掘节能潜力。目前我国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是节能要攻克的难题,也是节能潜力所在。企业应当强化内部的节能减排约束机制,落实责任,使注重节约、杜绝浪费成为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能动态监测分析,提高节能预测预警能力,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和行业,及时预警调控,强化工业节能监察执法,加大约束治理力度。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