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辆劣质自行车爆了慈善“内胎”

2012年04月28日 06:58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王琦琦
    红基会下属“仁爱基金”向陕西大型国企和地级市老干局捐赠上万辆自行车。受捐者称这些车质量很差,骑两下就爆胎。据媒体调查,该批自行车出厂价一百多元,“仁爱基金”捐赠时却号称价值700多元。也有不少民众质疑,将退休干部当做“弱势对象”捐赠,令人难以接受。(4月26日《华商报》)

    就在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的2011年,另一个离奇的捐赠事件也在进行着。以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宗旨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却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一些机关、国企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批自行车尽管做工粗糙,质量很差,骑两下就爆胎,却被捐赠方号称价值不菲。    

    对此,有观点认为,不管捐给谁都是公益慈善,虽说车辆质量有问题,也大可不必“白吃枣还嫌核大”。不过,这出诡异的“捐赠门”,倘若就这样轻轻关上,势必掩盖一些值得反思的深层次问题。实际上,万辆劣质自行车不仅爆了自己的车胎,还爆了慈善的“内胎”,露出一个可怕的黑洞。

    首先,有悖慈善精神。锦上添花诚可贵,雪中送炭价更高。慈善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方式,其精髓恰恰在于扶危济困,有限的捐赠应该给最需要的人。然而,上万辆自行车,或是捐给待遇本就不错的老干部,或是流向经济效益很好的国有企业。如是捐富不捐贫,更像是一种福利发放,根本体现不出资助效应。人们纷纷质疑,弄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捐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不是更好吗?

    其次,缺乏平等意识。一个人能帮助另一个人,只是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不代表二者之间就有高低贵贱之分。真正的慈善,慈善者与受助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然而,时下一些组织和个人,仍自觉不自觉地把慈善做成了“羞辱”受助对象的施舍行为。媒体曾报道,湖北宜宾儿童福利院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破烂衣服和过期零食药品,只能用车拉到垃圾场处理。如今,一骑就爆胎的劣质自行车有捐赠之名,无慈善之实,简直把爱心通道异化为垃圾出口,根本没有考虑受助者的安全和利益。

    此外,涉嫌浑水摸鱼。纵观这起事件的前前后后,有太多疑点直指“仁爱基金”的管理乱象。因为自行车数量不少,有受赠企业希望“仁爱基金”发个公函,但对方始终未发;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捐赠,一片纸的票据收条都没有。联系到“卖50块钱都没人要”的劣质自行车,却在捐赠时被号称价值700多元,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虚报多支的背后,是否有个人渔利的黑手?

    骑两下就爆胎的劣质自行车,不要也罢。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慈善爆了“内胎”,注定会步履艰难。近年来,郭美美、诈捐门、万元餐等一系列丑闻,暴露出慈善管理的种种问题。当下,急需找出症结,补上漏洞,调好胎压,同时接受公众监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中国慈善沿着正确的轨道,平稳行驶。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