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式启动了“爱我深圳、停用少用、绿色出行”行动。全市公务车、黄标车将实行“强制停驶”,每周将按尾号停驶一天,违反者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处理。(4月25日《广州日报》)
对公务车进行限号,可以看做公车改革尝试的一个部分。公务车使用过多,不仅占用公共资源,还易滋生腐败。一些城市对于公务车总是区别对待,实施限行和摇号政策时,往往先针对私家车。而深圳要求全市公务车“强制停驶”,先拿公务车“开刀”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表示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目前,单独实行公务车限号的城市试点并不多见。深圳率先对公务车限号,让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对于公务车限号的诚意和决心。
不过,放在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看,仅仅实行公务车限号是不够的,深圳的步子不妨再大一点。比如说,公务车限号的力度可以再增大一些;再进一步说,可以清理和处理掉富余的公务车,进行拍卖或规范借机进行如杭州、温州式的公车改革,切实降低公车成本。
只要政府有决心,做到这一点应当不难。笔者注意到,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深圳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车辆在开、闭幕式当天停驶80%,赛事运行期间封存一半,这岂不正表明,公务车停驶和封存尚有潜力可挖?
当前,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温州市不久前启动的公车改革,就把全市80%的公车进行了拍卖,这项改革至少能省下20%的费用;此前,杭州公车改革也拍卖了大量公务车,一年节省了300多万的公共财政。可见,像温州、杭州那样大刀阔斧地削减公车数量和开支,完全是可行的。
公车改革的步子不妨大一些、快一些,不能迟迟不动、推而不动。深圳公务车限号既然开了一个口子,完全可以提到全面进行公车改革的高度,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将规范公车使用的步子迈得再大一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