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山寨鳕鱼”何以继续跑龙套?

2012年04月21日 07:03   来源:西安晚报   邓海建

  近日,网上关于“假鳕鱼”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市场所出售的大部分“鳕鱼”实际上并非鳕鱼,而是油鱼。油鱼体内的脂肪含量达到了18%到21%,而真正的鳕鱼脂肪含量应该在5%以下。专家表示,食用油鱼易导致身体不适,建议少吃。(4月20日央视)

  还得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早在2009年,家乐福门店就曾被曝出“挂鳕鱼卖油鱼”一事。如今,油鱼继续在其门店跑龙套,冒充鳕鱼招摇出售。有人说,利益当前,这真是“在哪儿跌倒还在哪儿继续跌下去”。要不是著名女演员马伊琍在微博上的一嗓子,要不是权威媒体的跟进调查,谁知道高价买的进口货原来如此山寨?

  油鱼虽然也是鱼,但与珍稀的鳕鱼相比,就有点“皮革胶囊”比之于“合格胶囊”的意思。据悉,油鱼因为其富含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蜡脂,食用后经常会导致食用者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油鱼虽无毒,但是在很多欧美国家中,是禁止油鱼作食用的,并有多国采用立法的形式,明令禁止油鱼的食品市场交易。油鱼在西方国家则主要用于工业润滑油的生产和加工。具体点说,譬如美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禁运该鱼,日本厚生劳动省也把油鱼列为“有毒鱼”,禁止入口……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的著名连锁超市,它是高价的“贵宾”。

  市场当然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山寨鳕鱼”如此轻飘飘卷土重来、且曝光于毫无技术含量的民意监督之下,时隔三年,令人浮想联翩:一者,当事商家“屡错屡犯”,第一次不认识鳕鱼姑且算了,何以继续在真假鳕鱼上打马虎眼?所谓严苛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何在?验货等执行环节的质量保障何在?二者,类似沃尔玛“绿色猪肉”等事件早就告诉公众,资本逐利是没有边界的,唯一的约束力是刚性的制度,既然“山寨鳕鱼”曾经在家乐福登场,市场与质监部门何以如此“心大”、愣是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对其死灰复燃不知不觉?

  无论知情不知情,商家销售“山寨鳕鱼”的实质,已然涉嫌商业欺诈。更大的问题不在于一家商场的暗度陈仓,而是此种猫腻已成为“行业公开秘密”。如果说给真假鳕鱼做DNA鉴定属于高难度技术问题,那么,常态监管“山寨鳕鱼”的货源,何难之有?查处“山寨鳕鱼”其实并不难,低到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一斤的价格,本身就是一封封举报信——问题是,职能监管部门何以丧失了起码的警觉?

  据说这两天,不少地方市场上的鳕鱼“一夜蒸发”,若非做贼心虚,何以断了自家买卖?如此“自觉清理门户”,不啻于甩在公权力脸上的一记巴掌,陈述着本就诡异多端的乱象。除了“鳕鱼”、“绿色猪肉”,还有多少高价赝品盯上了消费者的口袋?这些问题,恐怕不是来一次运动式执法就能回答的悬疑。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相关评论:

 

鳕鱼之疑绝对不能静悄悄沉入“水底”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