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餐厨垃圾,不是想卖给谁就可以卖给谁、谁给的钱多就可以卖给谁,商家没这个自由。事关百姓健康,该投入的人力、财力不能吝惜,该处罚的不能姑息,该实行的监管举措不能缺席
据本报3月25日报道,针对地沟油乱象,河南省去年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要求各娱乐、餐饮、住宿以及机关、院校等单位应当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委托取得服务许可证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运送到指定的处理场所,有密闭收集、运输能力的单位也可以自行运送。然而,郑州市许可的正规收购企业屡遭饭店集体抵制,收购价格高的非法收油队却“生意兴隆”。有餐厅负责人表示,“谁给钱我就给谁”。
地沟油,一个让公众深恶痛绝的字眼。近两年来,为了整治地沟油,切断其流向餐桌、威胁公众健康的利益链,各方做了不少努力,研究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加大监管力度等等。然而,整治的效果不容乐观,如今走进餐馆,人们对油质的忐忑并未减少,甚至多了一份“在哪吃都是地沟油”的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采取的统一回收餐厨垃圾、统一处理,从源头上切断地沟油的做法令人期待。然而,它所遭遇的尴尬却多少有些令人不解。河南省出台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从性质上来说是地方性法规,也就是说,它在河南省境内是具备强制执行效力的,不执行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透过本报的报道,我们看到的不是餐饮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把餐厨垃圾交给正规的回收企业,或者自行送到指定处理场所,而是在“正规军”和非法回收队伍之间搞起了价高者胜的“竞价”。
过去,可能确实允许餐馆将食客吃剩的东西低价卖给回收者,但那基本上都是用去做饲料的,可如今不同了,这些残渣剩菜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商家眼中的“香饽饽”,被用去提炼地沟油,严重威胁着百姓餐桌安全,所以不允许再随便买卖。法规是严肃的,法规规定的事情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具体到餐厨垃圾,不是想卖给谁就可以卖给谁、谁给的钱多就可以卖给谁,商家没这个自由。相反,应该是按规定,该交给谁就得交给谁。这有点儿像医疗垃圾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方法进行。
既然是法规规定的事情,既然是行政机关赋予的许可,为什么郑州市的正规餐厨垃圾收购企业会显得底气不足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购企业面临的尴尬折射出的是监管部门的执法不严格和不坚决。统一收购是个好办法,可它显然不能单纯依靠餐饮企业的自觉,如果餐饮企业硬要将餐厨垃圾卖给非法收购者,有关部门是否有相应的纠正和惩处办法?如果没有或者有却不严格执行,那凭什么去震慑餐饮企业的牟利之心呢?
纵观其它一些国家在处理地沟油问题上的做法,无外乎几方面:第一,高价回收,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大多有比较先进的地沟油再利用技术;第二,严格管理,比如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详细规定泔水由哪家企业回收、何时回收、回收后由谁加工等,开餐馆前,必须购置油水分离设备,每一桶泔水都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第三,重罚违规者,比如美国,如果餐馆乱用乱卖废油,往往会面临停业或关门,而在英国将会面临高额罚款。这些做法应该说都可资借鉴,且可以多措并举,多条腿走路。重要的是,有关部门有没有这个决心和责任心。
发生在郑州的情况,对全国整治地沟油的形势而言,可谓一次严肃的提醒——监管可能产生地沟油的每一环节,保证百姓的餐桌安全、身体健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要再拿“情况复杂”、“人手有限”之类的理由为监管不力开脱,监管本来就是操心费力的事情,事关百姓健康,该投入的人力、财力不能吝惜,该处罚的不能姑息,该实行的监管举措不能缺席。惟此,地沟油才能离餐桌更远一些,我们才能离健康更近一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