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公车废置,不肯公车改革?

2012年03月26日 07:59   来源:中国网   佘宗明

  近日有网友曝,四川达县计生局将一辆挺新的依维柯停着不用,一放就是两年,现在都快放烂了。达县计生局回应,因这辆车耗费大养不起,又没到批准的报废年限,只能等到报废期限再报废。(3月25日 《华西都市报》)

  公车等着报废,在感性解读下,难免会被视作“资源浪费”的标本。好端端的公车,愣是束之高阁,任由它“覆满灰尘”,确实是种挥霍。公车配置无序、难以物尽其用,自然也被摆上舆论的烤架。

  公车废置,委实可惜。可鞭子打在谁身上,似乎都有失偏颇。面对汹涌的质疑声,达县计生委很委屈:“养不起,只能等报废”,交警部门则表态,“未到报废年限,不能提前报废”是硬性规定。公理婆理,让责任界定一时有些模糊。

  但“养不起”论调,支撑不起公车废置的合理性。公车运行,向来需要成本,据权威调查显示,一辆公车一年的运行成本至少超6万。既然运行成本不菲,那缘何在公车配置时,授受双方你情我愿?就算公车配备“不差钱”,也应遵从“按需配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公车资源错置,只会靡费财力,加重财政负荷。

  事实上,公车闲置、废置,达县不是孤例。此前有媒体报道,山东济宁市一次性采购了105辆公车,还给每个乡镇国土资源局配备1辆。一刀切、指标化的分配,无视“地情”,造成鸠占鹊巢的局面,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不可小觑。

  公车废置,指向公车配备结构的紊乱,也提示着公车改革的方向。公车私用、错置等沉疴,蒙垢已久。“缩减公车”“公车限行”等车改呼声,也是未曾消停。可时至今天,许多车改流于形式,沦为“盆景式改革”,无补于公车消费困境的纾解。如今,公车改革已进入深水期,新一轮车改也被提上日程,承载着“勾画明晰的路线图”的期望。

  回归供给制,还是走向市场化,是公车改革的两种路径选择。达县的公车废置现象,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现行供给制的积弊——公车配置,不是“应需而配”,而是均一化的内部分配,程序上极不合理。削减公车数量,保证合理投用,当成公车改革的风向标。

  让公车“瘦身”,关涉利益的调整。公务人员“福利”被削减,是必要的代价。但若将公车全盘取缔,官员利益的掣肘,势必让其阻力重重。增量化改革,才是车改有效推行的方式。2009年,杭州就曾启动喧嚣一时的“货币化改革”,通过补贴,制衡超标超编配车、公车滥用等乱象。尽管蒙受“变相加薪”的舆论非议,节省了公车支出的实效,却是看得见的。对于“缩减公车”,也不乏改革先例:山东泰安市曾“厉行节俭”,让市政中心的62个部门大都只保留一部公车,并减少公车使用频次。

  这些局部性的改革,未必治本,却为车改提供了借鉴思路。“货币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改革模式,若能付诸实践,对公车超量的遏制值得期待。

  公车废置,昭示着公车改革的紧迫性。在“顶层设计”上不断调整,让车改循序渐进,缩减公车迎刃可解,消弭公车上的积弊,才不会成纸上画饼。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