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2012年03月07日 07: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张志勇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这是温家宝总理就今年在优化投资结构时着重提及的重要内容,这一明确的表态,无不令来自民营企业界的代表和委员倍感鼓舞。

  据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亲自组织人撰写的,之后,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在其中的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代表工商联专题谈了对“新36条”贯彻落实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意见。显而易见,报告中对“新36条”实施细则的提及,可以说,正是温家宝总理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明确写入报告的。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面对媒体表示,2010年“新36条”出台以后,17个省份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很多部门也出台了实施细则。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行业、领域,还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或者进去一半又被弹回来了。对于解决市场准入的问题,各个相关部门都必须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并且已明确了时间期限,即今年上半年必须把相关的实施细则出齐。

  显然,这都是民营企业所期盼的。

  但如何把这些做得更好,得到真真切切的落实,其关键是国有资本要有进有退,也正如黄孟复在工商联界别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留给民企更大的空间”。

  显然,“留给民企更大空间”,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创造公平的法治市场竞争环境,不然“新36条”有了细则可能仍然无法落到实处。而其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打破垄断。

  我们看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70余次谈到改革,可见中央政府对加快推进改革的决心,同时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的难题。”

  “破解发展的难题”,显然,摆在我们面前关于发展中的困难和难点很多,如反腐倡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等。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其实在“志勇两会观察”《我们为什么需要改革再出发》一文中已明确提出,那就是“公平”。当下中国最大的隐患就是存在“不公平”,对百姓而言是分配等方面的不公平,而对市场而言,则是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进入或准入的不公平,而实现公平,就必须打破垄断。

  客观地说,打破利益格局需要的是勇气和气魄,而来自改革的阻力可能正是来自垄断,来自不断形成的利益集团以及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自身。这正是我们需要改革再出发所面对的难啃的“硬骨头”,这是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而加快推进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义,就是要打破垄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垄断不破,市场经济体制将无法建立和完善。而温家宝在两会之前也曾明确提出,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则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现实是,垄断在不断地固化,这使得民营企业在不知不觉中被不断挤压,在挤压中没有了空间,发展遇到屏障和阻碍。同时,我们还看到,政府在某些时候还存在着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还没有实现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等等这些,政府如何放权让利,都是改革的重点所在。

  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硬碰硬的时候到了。在面对诸多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认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要有所突破,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如若不然,我们将遗失稍纵即逝的改革机遇期。如果我们抓住了,做对了,就可能事半功倍;没抓住,错过了,就算再补课,也将是事倍功半。

  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落实好“新36条”,其关键是要建立公平的市场,打破垄断。而这一切,其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