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特供食材"尴尬了谁?

2012年02月28日 11:25   来源:东方网   陈国琴

  2012年为奥运年,国家运动员面临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体育界近年公布的兴奋剂案例中,多数都与“瘦肉精”有关。为了防止误服,运动员不允许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国家体育总局从专门供应商处认购肉类、蔬菜、食用油等为运动员提供不含“瘦肉精”食品。(2月27日《新京报》)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着力为广大公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更是必须认真履行的使命。然而,令公众深感痛心的是,这些年来,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奶、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毒豆芽等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总能一次次突破公众的想象力。

  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背后,既存在着不良商家的利欲熏心,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特别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面对接连出现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本该拿出科学有效之举,切实为公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从而及时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竟然给自己“开小灶”,他们通过与当地农产品基地“对接”,要求直接为机关提供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

  政府机关如此这般地享受“特供菜”,不仅赤裸裸地暴露出其特权意识,更严重背离了执法为民的理念。也正是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为了迎接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才专门为运动员开辟“绿色通道”,让运动员享用“特供食材”。因此,我们既希望商家能恪守诚信,切实尊重广大消费者。同时,我们更希望各级监管部门能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从而确保广大公众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