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称国家马拉松队为饮食安全开辟养鸡场,队领导、教练亲自上阵喂鸡。马拉松队还长途跋涉,前往海拔3700米以上的彝族老乡家购买牦牛肉。此前,国家体操队为征战奥运,也禁止队员在外就餐。天津柔道队用训练基地的仓库自己养了20多头猪。(2月23日新华网)
有人说,等到咱们的运动员可以放心去小饭馆就餐了,公共食品安全问题也就犯不着纠结操心了。这话的逻辑很简单:近年来,体育赛场上兴奋剂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有不少是因为运动员误服含有违禁成分的药物或者食物导致。进入奥运年后,为确保饮食安全,各项目国家队早就各显神通,国家马拉松队自己开辟养鸡场,队里领导、教练亲自上阵,当起了“养鸡专业户”——他们不仅养鸡,还长途跋涉购买生态鱼和生态牦牛肉。可以说,只为确保食品安全,运动队被活活逼成了“生产队”。
早在今年1月20日,有运动员在个人微博里爆料,“今天总局下达通知,禁止运动员再吃猪肉,甚至在外羊牛都不能吃,只能吃鸡鱼。领导直接崩溃,之前还能吃到从北京空运过来的‘安全肉’,现在就连国家自己给运动员养的猪都查出了瘦肉精,这个社会还有安全感吗?”这话虽然有些过于惊悚,但“人类已无法阻挡瘦肉精入侵”的戏谑之言也并未一无道理。在生产环节,原来所谓“十八道检验”是无须检测瘦肉精的;在饲养源头,消费者以为是信心保障的“三证”几块硬币就搞掂、全套检疫百元玩“通关”……体育总局也是无奈之举,虽然禁令让食安办等部门的脸面不好看,但如果真吃出问题来,就不是面子问题那么简单。
2012年以来,食品安全仍难以让人淡定。红牛不牛了,潲水油出山了,连与食品安全不太搭边的炊具也出事了——央视《焦点访谈》暴光的苏泊尔锰超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产品是否超标、是否影响健康的问题上,检验单位和生产厂家各执一词,而权威机构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运动员体质娇贵,出事容易出局,看来,运动队不仅要兼具农业生产的重任,还要研发炊具、采集水源,够辛苦的了。民众的日子过得比较潦草,猪牛羊没法“自给自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们都是“超级运动员”,瘦肉精等穿肠而过,既没有禁令呵护、也无须尿检等警示,健康安全全部托付给了监管部门。
运动队成了“生产队”,这不仅是一出黑色幽默,更是一封隐晦的举报信,诉说着食品安全领域的漏洞与顽疾。什么时候,吃肉才不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呢?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