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中国企业的机遇与责任

2012年02月15日 07:09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王新奎

    中国入世后10年的今天,与25年前(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中国政府关于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时一样,正面临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历史性抉择。

    2008年迄今的全球金融危机,意味着历经近30年的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结束,全球经济和贸易结构正面临长期的震荡和结构性的调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将经历一个长期的相互适应过程。目前,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大致勾画出下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轮廓。

    第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相互适应性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政治压力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如何维护和改革WTO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挥其“安全阀”的作用,努力使贸易保护主义处于可控的状态,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必须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二,从本世纪头10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全球经济的关注重点已经不是传统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多边规则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问题,而是诸如气候、环境与贸易、全球经济信息化与贸易等充满挑战性的新议题。这一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使多边贸易体系出现扁平化的趋势,贸易规则的磋商、制定和实施将不可能在世界贸易组织单一平台进行,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甚至非政府机构将参与到各类与贸易有关的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

    第三,由于目前发达国家仍然在全球性跨国公司的数量和实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长期以来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体系的路径依赖,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发达国家的贸易规则体系仍将在全球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上述新的发展趋势下,中国只有拥有自己的大型全球跨国企业才可能有真正的全球利益,才有可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拥有真正的发言权。下一个10年,将可能是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的10年,只有中国的企业具有了强大的全球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才可能有明晰的全球利益,才可能完成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这将为我国在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

    前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出现。所谓新兴经济体的现象始于上世纪的60年代,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亚洲的“四小龙”和“四小虎”的出现。但那时候的新兴经济体的规模一般都很小,不足以对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后,由发达国家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展,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大型发展中国家迅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走上了新兴经济的道路。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新兴经济体的力量迅速壮大,终于打破发达经济体一统全球经济的格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1年9月更新版)的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的短短10年中,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8.72%迅速上升到18.19%,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相应比重从75.15%下降到62.06%。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相对地位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

    新兴经济体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主角的出现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如何解读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及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各自如何调整和相互适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如何有差别地承担全球责任,都将成为长期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议题。

    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以上讨论的是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相对力量此消彼长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下面,从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运行机制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1.20世纪下半叶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根据经典理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就会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即国际贸易。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将推动不同国家之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虽然先后在GATT和WTO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实际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经典理论推论的路线演进。

    第一,在劳动力跨国流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流动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自由贸易虽然推动了国与国之间的资本价格和土地(资源)价格的均等化,但无法实现劳动力价格的均等化。在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着巨大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在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巨大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差异推动企业扩张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出现了以跨国投资带动贸易的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第三,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于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分工不断拓展和深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再加上冷战的结束,以跨国投资带动贸易的经济全球化新趋势迅速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再向转型国家扩展,形成了近20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但由于全球化利益无法公平分配,也带来尖锐的矛盾。

    2.当前全球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全球性跨国公司已经不再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贸易区域为单位进行生产布局和组织公司内部贸易,从而使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逐步演变成贸易区域内部或贸易区域之间的区际贸易。近10年来,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共享中心和研发中心的大量出现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反映。

    第二,全球性跨国公司主导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和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全球性跨国公司无论是在贸易规则的制定、贸易救济或者贸易争端中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在WTO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情况下,发达国家全球性跨国公司全力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扁平化和各种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安排,是全球性跨国公司主导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和多边贸易规则制定的另一种表现。

    第三,全球、区域或国别的贸易和投资治理面临重大挑战。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由全球性跨国公司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仍在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国外销售额、雇员人数和资产都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投资报告2011》显示,2010年,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带来约16万亿美元的增值,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的产值约占全球GDP的10%以上和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但上述统计数据只是反映了全球的平均状况。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作为全球性跨国公司的主体,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据OECD有关研究报告的估计,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中公司内部贸易所占的比重,进口贸易达到48.3%,出口贸易也达到29.6%。

    由全球性跨国公司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按国界或关境统计的经济总量指标或进出口总量指标越来越只具有表观的意义,政府对贸易和投资治理的有效性面临重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以国家或独立关税区为单位的WTO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带来负面冲击。近年来,WTO多哈回合谈判步履艰难,内部出现要求改革国际贸易统计体系、重新定义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就是这种变化的反映。

    三、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中国企业的机遇与责任

    在前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全球性跨国公司对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生产布局投资,以及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已经把新兴经济体深深地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中国表现得最有代表性。

    1.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已呈不可逆转之势

    首先,根据Global Trade Atlas(GTA)数据库的资料,中国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在入世以后的2003年即高达51.8%,以后逐年上升,最高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前夕的2006年,高达64.9%。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GDP对贸易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少,中国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GDP增长所致,从2007年以来,中国GDP对出口贸易依存度的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对进口贸易依存度的下降幅度即可得到证明。2010年,全球经济略有复苏,中国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迅速从2009年的44.2%上升到50.5%。以上分析说明,中国已经济深深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已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次,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与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布局和公司内贸易紧紧相联的。一方面,中国的GDP对进出口贸易有很高的依存,另一方面,中国的贸易对加工贸易又有很高的依存度。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对加工贸易的依存度始终维持在45%以上,其中出口贸易对加工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以上。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上述依存度虽略有下降,但仍分别高达40%和45%左右。

    最后,中国进出口贸易与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布局和公司内贸易相互渗透关系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产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在按海关HS2位编码组合的21个出口产业部门中,对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曾超过20%的产业部门有16个产业部门,占76%。到2010年,还有12个,占57.0%。特别是“机械、电器、电子”、“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三个产业,对出口加工贸易的依存度始终保持在65%以上。这三个产业的出口加工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1591.0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687.49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分别占到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36%左右。

    2.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的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溢出趋势

    如何正确评价中国入世以后GDP对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对加工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的趋势,关系到在入世1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究竟采取何种对外开放战略的问题。

    第一,在一段时期内外贸依存度的迅速上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而资本和技术资源又极度稀缺,市场容量狭小的情况下,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产业是发展中国家调动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出现贸易依存度上升的现象显然与中国不可逾越的现阶段发展特征有关。

    第二,GDP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相对附加值的高低。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假定从长期来看,贸易是平衡的,如果进口的是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只要出口少量的产品即能平衡贸易收支,这时贸易依存度就低,大量由贸易所产生的附加值被留在了国内。相反,如果进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产品,必须出口大量的产品才能平衡贸易收支,这时贸易依存度就高,留在国内的由贸易所产生的附加值就十分有限。因此,出现贸易依存度上升的现象显然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第三,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会获得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溢出效应,这在中国也表现得最为典型。从总量来看,中国入世以后的2003年到2010年,特别是从2005到2010年,无论是GDP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还是进出口贸易对加工贸易的依存度,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从出口产业结构的层面来分析,上述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溢出效应还呈梯度推进的趋势。从2003年起,传统的出口加工产业,如纺织业、食品业中,到2010年,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均已低于20%。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进口替代产业的出现以及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需要利用加工贸易管理政策的进口料件的需求减少,出口产品国内增值的比重上升,这是典型的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溢出效应。

    3.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的机遇与责任

    在中国入世10周年的今天,中国继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不可逆转。我们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的重大调整。一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相互冲突和适应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中国作为最大的、举足轻重的新兴经济体必将逐步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二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呈现扁平化的趋势,无论对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对一家企业来说,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是发达经济体的全球性跨国企业正在悄然进行全球生产布局和贸易安排的调整,这种调整将主导下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对此新兴经济体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中国入世10年之际,经济全球化必将出现的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以及承担何种责任,是一个必须加以思考的问题。

    第一,企业能否抓住中国将逐步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的历史性机遇,采取全球化企业发展策略,形成中国的全球性跨国公司,获得与中国承担的全球责任相对称的利益。

    第二,企业能否适应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扁平化趋势,变入世以来由政府推动企业适应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和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为由企业推动政府适应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和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使中国国家的软实力建立在企业软实力的基础上。

    第三,企业能否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克服贸易保护的冲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合作,抓住发达经济体全球性跨国企业进行全球生产布局和贸易安排调整的机遇,以中国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内在推动力为依托,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作者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

 

  相关评论:

 

  1998:中国学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副作用”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风险,在“走出去”之后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