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一月进出口双降不足怪 今后将面临更大压力

2012年02月15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月外贸进出口两年首现双降,引发各种担忧。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短期因素在作怪,特别是春节因素影响居多。关键还要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外贸走势,可谓困难重重,需及早因应。

    我们注意到,本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亿美元,下降0.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虽然外贸进出口双双进入负增长区间,但相比于进口,出口的降幅并不大,仅0.5个百分点。由于今年首月假期占半月之多,进口单位要顾及报关验放、单据收递、物流储运、资金周转等因素,再加上一些外贸加工企业工人返乡致开工不足,进口单位一般都避开首月时间档口,如此便导致进口降速达15.3%之多。因此,以春节因素来解释负增长主因是可以成立的。

    此外,外贸进出口在不同区域状况不同,阴霾之中也不乏亮点。

    沿海发达地区中,1月份,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18.1亿美元,下降16.7%,苏、沪、京三地外贸总值也分别下降12.8%、9.7%和1.7%,鲁浙二省分别实现进出口264.4亿美元和184.1亿美元,分别下降2.6%和9%。沿海省份的1月外贸形势确实比较严峻。而比较突出的亮点是,福建省进出口121.6亿美元,增长6.1%。撇开进出口总值,我们也注意到,浙江省、上海市和福建省分别出口200.3亿、166.5亿和78.7亿美元,分别增长4.1%、1.3%和3.7%。同时,单从出口方面看,中西部地区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贵州和江西两地竟有19.6%和23.5%的较高增速。考虑到当前内外经济状况存在的隐忧,再加上春节假日影响,应当说中国的首月出口情况还是比较平稳的。当然,这与外贸出口相关监管、服务部门的努力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2012年,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今年对外贸易形势相当严峻也确实成为了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我们一方面要转型升级,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贸易保护趋强、经营成本快速攀升、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加大等多重压力。特别是未来几个季度,发达国家市场的颓势或将产生连带影响,假如政府、企业的相关应对举措无法及时跟进,贸易下滑的压力恐将继续并可能不是短期现象,特别是出口方面,下降速度或许将进一步加深。而且,很多出口属于来料加工型的,需要进口一些中间品,加工以后再出口,出口下降了,进口也得随着下降。

    有人说,外贸下滑,我们可转为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借此填补外贸缩减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可内需扩大是要靠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的,也取决于物价平抑和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运作和调控环境,因此,无视外贸困境而仅靠扩内需,中国经济难免有跛脚之忧。

    笔者以为,挽救外贸颓势,首先政府要引导提升外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准。

    去年年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出台的首个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文件。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制造”要提升分工地位,就必须依靠“中国创造”,使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加长产业链条,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

    其次,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尽早确立稳定的、连续的中长期出口政策,推行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融资调整,为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时间和更好的发展条件。

    而且,随着世界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愈演愈烈,中国的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汇率问题对外贸的困扰也不容忽视。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双反”对象,这也是2012年外贸形势的危中之危。因此,除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外,我们的外贸政策应进一步体现积极、主动与开放。我们既要严格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办事,更要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平等参与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我们还要加强与亚太国家合作,努力推动多哈回合向前迈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许多机构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中国自己的视线也将转为“保八”,外贸压力不可小视,特别是出口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最大,不确定性也日趋增多。对此,政府和有关企业都要做好准备,做足功课!(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