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证监会推出A股强制分红制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要求立即从IPO公司开始,招股说明书中需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完善分红制度虽已呼吁多年,但红利收入并没有成为投资者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强制”措施意义深远,有利于解决中国股市内在结构性矛盾,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显著的“蝴蝶效应”。
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1年7月,国内A股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近4.3万亿元,其中再融资额达2万亿元左右,但普通投资者累计分红仅0.54万亿元,现金分红总额占融资总额比率不足13%,远小于储蓄复利回报率(若按现在3.5%的1年期存款利率,以复利计算,21年跨期储蓄回报高达105.9%)。此外,投资者还背负着沉重的交易成本,实际收益则更低。
从成熟市场看,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红利支付方式,且分红周期较短(多按季度)。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红利高于银行利息(现在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至70%用于分红),分红政策往往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参照,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现在的盈利能力,也代表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当股价跌到一定水平后,长期持有回报率就会提升,规范的红利政策有助稳定投资者预期,坚定投资者持股信心,并有新投资者会择机买入,从而减少助涨杀跌,起到了较好的股市稳定器作用。
其次,在成熟的市场下,分红属于公司自治范围,没有“强制分红”这个概念,但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大量存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推行“强制分红”是切中要害,通过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对投资者提供制度保护。
红利收入依赖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是以长期投资为导向的,是股票投资收益的最终源泉,正是持续的红利流才形成了股票的估值基础。当反映长期投资价值的现金分红得不到有效保障,投资者就只能追逐以市场波动为前提的二级市场溢价。这将直接导致股价和市值不是靠业绩说话,而是靠炒作来维持。其结果就是投资者无法按公司业绩判断投资的目标和方向,只能“跟风”炒作,助涨杀跌,致使对公司经营业绩“用脚投票”的机制基本失效,股市也就失去“优化资源配置”的本质属性,“价值投资”也只能是口号。
截至2011年底,债市融资总量占股市融资总量比例很小,从经典财务理论而言,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一般要小于股权融资成本,债券市场规模应更壮大。但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股市独大,债市股市严重失衡,本质原因就是发行股票不用像发行债券那样需还本付息,也没有赋予为投资者增值回报的义务,导致股市成为大股东“免费”圈钱的场所。推行强制分红制度将使以往那些把股市作为圈钱机器的“铁公鸡”们再也行不通了,从而重塑“资本”的价值。当股市真正回归其本质属性,债市大发展的春天就将来临。
现在推行强制分红制度,将彻底改变股市长期“重融资、轻回报”的诟病,回归“资本”精神,同时也将引发IPO定价和诚信体系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作者为国盛证券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