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老板跑路并非社会责任体系崩盘

2012年02月09日 07:01   来源:燕赵晚报   王丹雪

  据传全国民营担保业重要人物,华鼎担保公司董事长陈奕标跑了;长沙开发商朱双文跑了,去年下半年至今,长沙有五个地产老板跑路,温州有数十位老板跑路,还有民间资本暗潮汹涌的鄂尔多斯……“跑路”成为近来经济领域的新名词。

  很多老板跑路源于高利贷。民间借贷的畸形繁荣,与银行业的嫌贫爱富直接关联。由于民营企业遭到银行歧视,所以担保公司和个人借贷遍地开花。货币政策紧缩,推升了民间贷款利率,民企的资金成本大幅攀升。于是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

  其它市场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其效果会逐步显现,不会一下子置企业于死地,资金链断裂才是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本就利润不丰厚的民企,融资成本剧增,饮鸩止渴渴未消反葬送了企业未来。

  老板跑路表面看是金融问题,实际则是文化问题。这是当前社会责任匮乏的文化影射,缺乏责任感的社会心态,消弭了个体承担责任的勇气,降低了个体承担责任的心理阙值。金融问题仅是边缘责任,高利贷的存在与企业倒闭没有必然联系,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和贪婪,把企业推上了两难境地。这种责任体现在经营中:没有现金流把控能力。没有风险预估和抵抗风险的实力,仅把企业命运维系在市场向好的一厢情愿中,结果就是用逃避来表达自己的责任价值。

  这种自绝式的反社会行为首先就撞在了法律屏障上,任何跑路都涉及到系列法律后事。任何潜逃都是一种背弃,对个人责任的放弃,对法律的背弃,对既有社会伦理的撕裂。而且, 跑路未必换来安适,他们即使逃脱法律和责任的约束,也难以摆脱道德自责,这是逃避者必须承担的双重压力。

  跑路者散播的“病毒”在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社会必然充斥投机与钻营,人们做事不会再考虑长远,捞一把就走的短视行为必定风行。但我们也相信,少数跑路者不会影响整体的信任和责任基础。完全没必要过分解读老板跑路,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视为市场的一次自我清洁。在控制贪婪的前提下,资本运作能力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控制不好现金流,自然也会降低企业抗打击的免疫力。在潮水褪去之时,裸泳者被迫显形,以人格沦陷为代价的跑路者,自会被社会扔在道德的栅栏之外。这样的假冒伪劣,需要来一场经济风暴予以淘汰。

  几个跑路的老板,不会损及中国社会道德人文和责任体系的根本。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始终都对社会的发展有信心。

 

 

相关评论:

 

建楼市收购基金防老板破产跑路

 

防老板跑路欠薪,监管要“多跑路”

 

遏制温州老板“跑路”还需为其“找路子”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