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中,有人大代表说,车改后个别领导不愿多跑基层,建议动态调整车补。
从稳定官员情绪角度看,此话或有道理。正如该代表所说,佛山市直各局领导干部们的车补每月3000多元,如果用于上下班没有问题,但如果用于在全市范围内跑又不够,比如跑到高明调研,一天来回的油费可能就要几百元,补贴不够跑几回,所以有个别领导能不跑就不跑了。
一个月3000多元车补,到底够不够,如果领导真的经常下基层,可能真的不够。但要厘清的是,叫嚷车补不够的官员,到底一年下了几次基层。一些月份的“盈余”与另一些月份的“亏损”,以有余补不足,平衡起来车补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也需细算。怕就怕只下了一两次基层回来就不断抱怨车补不足。
按照个别“精打细算”的领导的心理,若油价上涨了,他们对车补的不满情绪也将上涨,那么,随着油价继续上涨,而车补未涨,是不是可以干脆不下基层呢,或许让基层派车来接呢?
下不下基层,从来就不仅仅是车补多寡问题。如果基层的民意很重要,估计领导坐大巴也会下乡去“跑透透”。如果基层民意对领导的政绩评价毫无影响,那么,多给一些车补,也未必会使领导急着往基层跑。领导不是圣人,估计也觉得能省就省点———下基层,太费油,太费钱,还是能不去就不去。而且,人的欲望无穷,在解决车补之后,下基层的要价未必就会因为多点蝇头小利的车补而停止。如何评估增加车补与下基层的关系,看来也要实证研究一下才行。
车补多少问题,其实不应当只是在都有车补的群体当中讨论,比如,要听听没有车补的老百姓是如何议论的,听听公众舆论是怎么说的,如此才可能达致公平,对得起纳税人。起码,在我看来,3000多元车补大概抵得上一个普通居民的月收入,不能说太少,当然还要看看这份车补是用到公家的“实处”还是私人的“实惠处”了。
官员知道心疼钱财是好事,如果他们能够像对待车补一样,在对待公帑上也“知悭识俭”,那么,他们都是好官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