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带有“廉政调研”标志牌的崭新香槟色保时捷卡宴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热点。不过可能令网友们大失所望的是,这辆车并非什么“廉政调研”车。事发之后,德州市政府澄清,德州市纪检委各部门均无“廉政调研”车,而“廉政调研”的标志牌更是从未发放过。
很显然这个奢华的廉政调研车事件又难免沦为一场恶俗的炒作,而其手法也是被惯用的“拿公权力说事”。前有郭美美拿着中国红十字会搞火了自己,接着又出现了“中非希望工程”的卢美美和吉林驻京办的高美美。虽然各位“美美”们姓氏不同,但是自我炒作的手法却不谋而合——拿着公权力说事儿。说来也奇怪,当各类的炒作方式在公众面前都渐趋“浮云”的时候,却独独这种拿公权力说事儿的方法屡试不爽。个中原因我看绝非偶然。
如果事件放到建国初期,想以对公权力的质疑来炒出点儿事,怕是难以如愿。除却了政治因素,最关键的还在于民众相信公权力。而事到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原因自然就在于公信力下降,公众对公权力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都会撩拨到社会敏感脆弱的神经,只要是与公权力的运作有关的负面消息,先不管是真是假,矛头都会统一指向公权力。一时间,公权力领域成为了民众一泄己愤的众矢之的。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同样对公权力信心的丧失也绝非是单个事件就能促成的。2010年,中国GDP正是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欲望却愈发难以满足,社会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作为契约制下公共资源的支配与使用者,公权力机关本该通过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来造福社会,但是在利益与贪婪的驱使下,不少公权力的掌控者借自己的权利中饱私囊,或与不良市场相勾结借机寻租牟利,最终对社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无形中造成了本不该有的社会贫富差距。
据《2011年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显示,2011年国企企业家贪腐金额平均每人是3380万元,而2010年这个数字是957万元,贪腐的胃口越来越大。这其中的企业家有国企的也有私企的,但其共同点就是都与公权力的运作难逃关系。每年财政预算中的三公开支都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质疑,但其支出数额依旧有增无减。政府的财政支出公开却不透明,纳税人自然想搞清楚自己纳的税去向了哪里。纳税人读不懂财政支出,就只能凭观察。而我们看到的是不少的政府大楼与破败的乡村学校的鲜明对比,可以购置豪华公务用车的政府却拿不出钱来搞好校车,连u盘都要用ipod的政府却不顾及强拆之下人民的安危死活。也许这些现象很片面也很偏激,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现在公权力运行状况的缩影呢?
公权力自身运作的不规范以及信息的不透明将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公众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只能凭着观察来猜测公权力的运作情况如何,这本身就容易对公权力的运作造成误读与曲解。加之其之前的斑斑劣迹,这就无怪乎公众们草木皆兵的过分小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信力的丧失是必然的。
公众不再相信公权力,这才给了各种“美美”以及今天的“廉政调研”保时捷之流借机炒作的机会。而在公信力丧失的情况下,公权力对事件的合理解释也极易给人以狡辩的印象。就这样,公权力在不自觉中陷入了难以洗脱的恶名之中。也只有重树公众对公权力的信心,才是为公权力正名的最好方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