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拯救民办幼儿园需要政府关爱之手

2012年01月15日 07:20   来源:红网   何威

(房东去年12月21日开始违规建设,建筑垃圾曾一度堵住工慧幼儿园大门)

  一月十四号,《中国青年报》刊载了名为《民办幼儿园生存难,房东想赶就赶》的文章,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工慧幼儿园还有16年的协议租期没有履行,幼儿园却被要违规建房的房东强行驱逐。并且房东不顾幼儿的安全,在没有取得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就强拆房屋和幼儿园的围墙,大搞违规建设,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和威胁师生安全。在困境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还是民办幼儿园脆弱的生存环境。

  相比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可谓是投资大,而且回报低。许多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初衷都是看到幼儿们没有学上,出于好心开始办学的。然而,这些带有公益性质的幼儿园不仅得不到社会的帮助,反而时常遭遇发展困难。虽然有政府盖章的办学许可证,但是单从校舍上来说,租赁的校舍不仅费用高昂,而且随时面临被驱赶的威胁。在越长越高的地价面前,房东不仅不断抬高租金,甚至为了追逐更高的利益与幼儿园毁约将之逐出校舍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后台”不够强硬的民办幼儿园,常常只有“认宰”或者“认栽”,说到底,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事实上,不仅是河南,在全国许多地区,民办幼儿园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幼教任务,广州计划2013年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30%,也就是仍旧有70%的幼儿只能在脆弱的民办幼儿园里承受着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公。而许多地方的情况或许还不如广州。学前教育应该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然而在社会经济利益的召唤下,许多人依旧能够昧着良心不断抬高民办幼儿园的租金和物业费等等,而这些钱最终还是出在了年幼的稚儿们身上。除此之外,租赁校舍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环境问题都是压在民办幼儿园身上的一座座大山,但即使这样,也好过没有校舍,让孩子们上不了学。

  教育问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学前教育不应该由民办幼儿园一力承担,在它们脆弱的身影下,应该有一双双关爱的大手,去托起民办幼儿园的明天。政府除了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也应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我们的孩子们是同样的聪颖可爱,为什么却不能得到一片同等健康安全的天空呢?拯救民办幼儿园,是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关评论:

 

易碎的民办幼儿园需要教育公平的呵护

 

对无证幼儿园一封了之能解决问题吗?

 

机关幼儿园的出路:改“自肥”为“共享”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农民工讨薪何必拿贪官“陪绑”    2012年01月15日
  •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文物为代价    2012年01月15日
  • ·缺少制度依据就可以随意吗    2012年01月15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