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制作是电影大发展方向

2012年01月07日 07:53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1月4日《参考消息》有一篇短消息值得重视。消息开头说:“这个方程式很简单:1.2万欧元的预算,10个工作人员,每个项目每周获益7.5万欧元。这么高的收益率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梦寐以求的,不过现在只属于一家梦工厂: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

    尼日利亚诺莱坞的电影产业走的是一条小制作成就大收益的道路,与美国好莱坞追求大制作、高成本、高收益截然相反。这个2008年统计有1.5亿人口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现在共有300个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而且任何一家的历史都不超过15年。1992年,一部讲述死亡与复仇经典故事的国产电影——《奴役下的生活》史无前例地大获成功,上市第一周拷贝的发行量就接近10万。随后带动一批志愿成为电影人的有识之士决定搭上国产电影这班车。尼日利亚诺莱坞的电影产业没有过多营销手段,仅凭口口相传树立口碑,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相当于20多亿人民币)。

    中国的国产电影产业还不能与美国好莱坞相比,但可以与尼日利亚诺莱坞相比。去年,中国电影票房交出130亿销售额大单,实现了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但是,这130亿票房里,有一半以上是进口大片的贡献。减去进口大片的票房,比尼日利亚还是高出一倍以上。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肯定大大低于尼日利亚。

    当然,2011年中国也有小制作成就大收益的国产电影,这就是根据鲍鲸鲸同名小说改编的《失恋33天》。这部被观众和影评人认为在题材上最接地气的国产电影仅仅投资890万元,11月份上映头两周就打败了包括《猩球崛起》、《铁甲钢拳》、《丁丁历险记》在内的好莱坞大片,最终以3.4亿的票房总成绩给贺岁档投资数亿的大片来了个下马威。

    《失恋33天》不仅仅是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个奇迹,彻底打破了那些对好莱坞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片模式的迷信,而且给国产电影投资者带来了新的信心。据说,《金陵十三钗》投资6个亿,相当于《失恋33天》投资的60多倍,至今票房收入未达到6个亿,距离10个亿票房才能收回投资还遥遥无期。从艺术的角度看,很难说用6个亿给一个导演拍一部大片好,还是给60多个导演拍60多部影片更好。不过,从繁荣电影市场、培养电影人才、给投资者带来大收益等诸多方面来看,我相信今后更多的中国电影投资人会选择小制作、小成本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走尼日利亚国产电影的发展道路。

    对小制作电影,国家可以大力扶持。比如,每年由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拿出10个亿,按1000万元投资一部电影,可以拍100部国产电影。当然,这个钱不是白投,如果票房好的话,除了收回成本,还可以与被投资方分成。10亿投资,100部电影,只要有10%的影片达到《失恋33天》的票房,就能够全部收回投资。按照这样的办法,一年一年滚动发展,10年后中国将有一大批新锐导演和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电影观众,也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仅仅靠几个导演、几部大片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兴趣的多层次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更不会带来中国国产电影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关评论:

 

  中国电影转型升级有“五要”

 

  中国电影“百亿时代”新课题

 

  探求中国电影强国之路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