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和媒体对“花边”表示出兴趣,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于事件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相对于夏季体育项目,冬季运动在我国,不只是开展区域小、参与人数少,了解它的人也不多。在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上为数并不算多的记者中,称得上对冬季项目在行的记者没有几个,所以,很多人“扬长避短”,把更多的精力从赛场转到了场下,寻找那些比比赛结果更能满足受众好奇的新闻。
来长春的几天里,很多记者一直对某些运动员误服(食源性)兴奋剂、王濛动向、王春露点燃火炬等事件感兴趣。终于,有人在5日晚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提出了“王濛何时解禁”的问题。
也许外人没太在意短道速滑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项目在中国冬季运动中心的地位。30年来,我国在冬奥会上共获得过9枚金牌,其中,7枚来自短道速滑项目,王濛一人除了3枚个人项目金牌外,还有1枚接力金牌。在奥运赛场上的成绩,王濛超越了师姐大杨扬,是当然的冬季项目“中国第一人”。也许正是因为无人比肩的成绩,王濛成为短道速滑队的“带头大哥”,同时也成了队伍管理的难题。去年,上下半年,短道队相继在云南丽江、青岛发生队员半夜外出喝酒,未按时返回驻地,并发生冲突的事件。特别是2011年7月,在青岛夏训的短道速滑队部分队员因喝酒晚归受到领队王春露的斥责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王濛卷入其中。
鉴于这件事情的恶劣程度,以及在国际国内造成的不良影响,王濛被国家短道速滑队除名,并被停赛。但不知为什么,很多媒体半年来对此事一直紧追不舍,并以珍惜优秀运动员的借口,表示出对王濛的同情。
王濛绝不是因为这一件事而受到如此重的处罚。在短道速滑界,王濛的脾气和她火爆的起跑一样出名。也许一般人不能理解运动成绩为什么一定要用严格的纪律保证。在超负荷的训练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比赛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运动队就不会有优异的成绩。这一点运动队和军队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士兵把管理他的官长痛打一顿而不受处理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肖天在被提问后表示: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没有特殊的运动员。言外之意,即便是4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也不能在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后,不付出代价。虽然肖天没有直接回答记者提问,但谁都可以听出肖天话语背后的意思: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王濛很难回到赛场上来。
也许公众不知道,随着商业化、职业化的渗透,运动队特别是有大牌运动员的运动队管理已经成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大难题。在条件、待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很多项目的水平难以超越从前,管理跟不上是重要原因之一。
依然受青岛事件影响的还有另一个当事人,前短道速滑队领队王春露。本届冬运会开幕前来到长春的王春露,曾被当地媒体报道说“是作为火炬手之一,来参加开幕式点火的”。但最终,她没有出现在开幕式上。据说也是青岛事件的后效应。
部分媒体表现出的对王濛的同情,主要还是出于对下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绩的担忧。我个人认为,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第三次参加冬奥会的王濛已经过了自己的黄金时间,但是,中国短道速滑早晚要告别王濛时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我们做好普及,认真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更多的王濛会不断涌现。
相关评论:
从王濛的道歉能读出什么?
我看王濛受罚
让王濛说话,天塌不了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