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胡先生在陪朋友到长沙市中心医院看急诊时,顺便向医生咨询了一下他最近两天便秘的原因。医生在详细了解了他的症状后,给他开了酚酞片,只要一分多钱。最后,医院四舍五入“舍掉了”这一分钱。该医院的“一分钱处方”感动了不少患者,一位颜姓老患者为此特意作了一首词《白衣天使放歌》,并请人谱了曲后专程送给医护人员。
在看看感冒动辄花去数百元钱的时候,“一分钱处方”的确是个异类。只不过,对其的感动是建立在非常表层的基础上的――如果药物对症,而药物本身就应该是那个价,那么,只能说这个医生按正常规律办事,没有小病大治而已。可是,为什么人们还会因此而感动,甚至为此献歌呢?折射的正是医疗行业按正常规律办事实在是太稀缺了。
没有市民指望自己去看病会碰上“一分钱处方”,公众只希望自己不要被“黑”。真正该花的,千儿八百元民众也不会叫屈;本来不该掏的,就算是一分钱也不甘心。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分钱处方”是靠不住的,是没有保障的,是偶然性极大的;而病人不被宰,却是制度应该追求的,是制度可以做到的,是制度必须做到的。
也就是说,公众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时的“一分钱处方”,而是长久的“实打实处方”;公众也不指望医疗行业偶尔爆出某位医生、某张处方来让自己感动一番,真正能让人们感动的只能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制度化净化――管理是为民为患者而管,不是从有利于官员、医院、医生的角度去管;公立医院应该为公,不能只图效益、政绩以及自身福利;广大医生需要做的是救死扶伤,而不该将自己的技艺作为替医院或自己牟利的武器。
医疗系统乃至医院、医护人员,都需要来一次医德医风的净化,而这种净化不能依赖个体或局部的自省,只能是依靠制度廓清乱象、还公共卫生事业的公益本源。以药养医不变,开贵药、开多药、开不相干的药,就难以绝迹;以患者养医院不变,患者成为待宰羔羊、成为摇钱树、成为提款机,就会是普遍现象;医院官场化的模式不变,医院将以上级为本、以政绩为本、以内部满意为本,就不会急患者之所急,更不会因民众的期盼和监督而改变自己的做派。
“一分钱处方”能出现多少次?能感动多少人?制度设计者需要拿出举措,让医疗系统、医院、医生长久的感动公众――让公众放心的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你们。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