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飘香,能否唤醒沉睡的端午文化

2010年06月13日 13:04   来源:荆楚网   孙海强

  端午临近,粽子先行,在各大超市卖场,更是粽香扑鼻,满眼皆是红红绿绿的粽子展柜,粽子作为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已经从容地走上人们的餐桌。

  端午节被我国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之后,粽子与水饺、汤元一样,日渐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象征食品。商家的嗅觉最是敏感,看准了商机的企业于是乎竞相在粽子上大做文章,什么粽状元、龙舟粽、端午双宝粽,甚至还有什么价格逾千的精制礼盒粽子等等。这些年,在商家的宣传引导下,我们正在构建起“不吃粽子不算过端午”的价值理念。

  大家知道,粽子与端午有紧密的历史渊源。据《续齐谐记》(南朝)记载,屈原在端午日投汨罗江,楚人为哀悼他便每逢端午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以祭屈原,后来到了东汉光武年间,屈原显灵告诉人们:“竹筒粽子都被蛟龙偷走了,以后要缠上五色丝和楝树叶则可以辟邪。”人们按照屈原的嘱咐,形成了后来包粽子的习俗。当然,在屈原的背后,还有一串凄美的民族爱国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的粽子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传承着中华民族“屈原不屈”的文化价值。

  而现实中,我们公众和商家几乎都进入了同一个误区:重视它固有的食品价值,而忽视它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以笔者愚见,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下,有关商家为什么就不能以粽子为载体,开发出多种具有健康向上的系列文化产品,从而标新立异占领市场呢?有关质量专家曾经指出,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盯着产品做产品,不会发散思考问题,发展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可以说,让粽子回归它的文化价值,不光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更重要的这是有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所系。

  我们也许不会忘记,2005年韩国的“端午江陵祭”被联合国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全国公众一片哗然,网友在各大社区纷纷留言,称“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端午’被韩国‘端’走了”……在谴责韩国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端午文化在民间还留有多少?我们为发展端午文化付出了多少?还以粽子为例,如果不是我们教课书上的哪点解释,在这浮躁世况下,谁还有时间去挖掘粽子背后那点儿沉寂的端午文化。

  不可否认,一个小小的粽子,充其量只是我国端午文化中的一枝青叶。试想,如果从培育这枝青叶开始,着手系统挖掘端午文化的历史基因,给沉睡着的唤醒起来,给唤醒着的传承起来,给传承着的赋予时代色彩。到那时,我们的端午节恐怕就不单单是粽子的味道了!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