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高房价需要多管齐下

2010年04月30日 06:55   来源:北京日报   毛颖颖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的新“国十条”出台仅两周,此前一路跳涨的房价即已初现松动。4月以来,北京商品房成交量连续三周持续下挫,一些区域的二手房报价下滑了5%左右,前期房价疯涨的通州规划新城地区部分二手房报价更出现了高达25%的降幅。

    住房这种攸关民生、攸关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原本就不是单纯依靠市场能够解决的。事实上,目前楼市积累的种种矛盾,很大程度上正源于房改后,市场化、货币化成了绝对主流,在缺乏保障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居民被不加区分地划入“靠市场”、即以购买商品房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体。面对“市场失灵”、资源分配畸形与不可回避的高房价,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和适时干预。

    当下北京房价的松动,与新“国十条”的严厉有关,更与北京明确将切实执行国家调控政策有关。无论是北京即将推出的、更为严格的新“国十条”执行细则,还是紧锣密鼓进行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将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家庭纳入保障范畴,都将大大减弱北京房价过快上涨的动能。

    可以说,保民生、保稳定、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导全社会凭借踏实劳动创造真实财富,已经成为中央和北京政府的明确选择。

    不过,在高房价和高流动性的大背景下,新一轮楼市调控,尤其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进行调控的难度很大,房价下降的阻力也很大。

    一方面,历经多轮调控,尤其是在上轮调控后收获房价大反弹“惊喜”的开发商和投资客,在房价高位多选择“以扛待变”。而对调控满怀期待的中低收入家庭普遍信心不足,担忧眼下的调控只是“灭火”,终会重蹈越调越热的覆辙。

    另一方面,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快、存量土地少、外来人口多、开发成本高,住房供需矛盾、住房的投资特征远较其他城市突出。特别是现在医疗、教育、就业机会等资源在国内分布尚不均衡,在北京内部分布也不均衡,同时国内国外大量资金都在寻觅保值增值、并于人民币升值中谋利的捷径,外来人口和海内外投资客必然涌向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区,住房供给体系面临巨大而长期的压力。因此,楼市调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出重拳的意义也不在于引发短期骤然转折,而在于促进长期稳步转型。现在,调控刚刚开始,急于去讨论北京房价何时大跌、能跌多少,无疑不够理性。

    遏止房价疯涨,将为北京完善住房供给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取到宝贵时间。在这来之不易的稳定期里,北京需要进一步建立包括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公租房乃至农民回迁房构成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保障房从选址到质量再到分配等各环节加强管理,重塑保障房的公信力。同时,北京也需要通过大量提供公租房、全力发展租赁市场,使“租房”成为梯级住房消费中异常坚实的一级,成为整个楼市供求的“制衡器”,成为年轻人人生选择的“缓冲器”。只有经过政府更积极的作为及更长时间的坚持,住房才会逐渐回归居住性与保障性,房价不断暴涨、普通家庭望房兴叹才会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