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多”的地方能不能别滑倒

2010年03月29日 13:43   来源:中国网   王国信
    近年来,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现象又常常发生在老百姓所说的“油水部门”中,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近日,安徽省芜湖县中央储备粮库财务科长挪用公款一案中及其牵扯出的一批挪用公款和受贿的现代粮仓“硕鼠”已被判刑或即将接受审判。粮库科长落网后留下一句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警句加感叹:“油水太多,想不出事都难。”

    虽然“不出事都难”这句话难免有提自己脱罪辩解的意味,是对贪污腐败认识的一种片面理解。但其中透露出来的反腐的严峻形势也不得不让我们警惕。过去我们常说,油水多的地方难免滑到,这是谈一种偶然性关系,因为“油水多”所以有人把持不住,走上了不归路,这是极少数的个例。

    但是这个科长这句话把整个反腐形势提升了一个档次。这话直接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在油水多的地方不管你是谁都必然会摔倒,在“有油水”的地方必然潜伏着大贪,巨贪,而包括他自己在内许多人就是“潜规则”的牺牲者,是哑巴吃了黄连。“不出事都难”的潜台词就是说这是一种必然性,从偶然性到必然性。

    但是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反腐败的面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清水衙门与油水部门之别,况且“油水部门”一直是反腐的重点监测对象。而且人为地划分“清水”,“油水”无疑给反腐的打击力度和打击广度都造成了阻碍。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何处不重点?把每一个部门当做“油水部门”来反腐,来监督是很有必要的。粮油部门在一般人看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油水部门”,所以油水多不多不是决定你站得稳的标准。

    如此看来,我们的一些官员在油水多的地方是能站稳的,那么他们又为什么没有站稳呢?答案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关键是有些制度不完善,有些制度落实得不好,所以常常是放了空枪。要不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取不到应有的效果。将权力运行公开在公众视线中,监督才会有的放矢,潜规则才会难以奏效,而制度就会在阳光下腰杆挺拔起来,得以被敬畏、被维护、被执行。如果一方面做的不力,就将导致制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所以从目前来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而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更为重要。法贵神速,疏而不漏,或许可以给他们穿上一双“防滑鞋”。

    但是油水多的地方,仅仅是防滑还不行,制度的监督难免有缺陷。还要通过自身来“站得稳”。油水部门之所以容易站不稳是因为这些部门有权有钱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难免不生出“近水楼台先得月”,进而“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想法。党政干部如何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提高个人素质是一项长期课题,必须要长久不懈的抓下去。当然最后在站得稳的基础上最后还要敢放开步子,大步的走下去。

    在纪念红军长征70胜利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演讲,他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新的长征”。在反腐败道路上的长征上必须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反腐败工作“取信于民”,让“油水多”不再应成为贪污的借口,也不再是是官员屡屡落马的“客观原因”。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