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续烧旺内需这把火

2009年12月30日 13:37   来源:荆楚网   陈家沛

  多年以来,居民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三成多,远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然而,在2009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转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其中,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就达到了4个百分点,超过外贸出口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为什么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的这一年,老百姓却舍得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人民网》2009年12月29日)

  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般由投资、出口及内需组成,经济学上形象地称为“三驾马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出口的带动最为突出。但自从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的形势急转直下,去年的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相对于2007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到了了今年的上半年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新的动力,中国经济要进出金融危机带来的低谷就会困难重重,好在中国政府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出口这驾马车动力不足的时候,积极应对,推出了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并且出台了包括家电下乡、 汽车下乡、 家电以旧换新、农机具购置补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按5%征收,并实施汽车以旧换新、 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有5年调整为2年、 支持困难企业的缓缴社保费、并提供相关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如今它的成效已经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很多国家的经济仍然是“冰天雪地”的时候,中国经济能够实现8%以上的增长,呈现出一派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的可喜局面,内需的拉动功不可没,也让我们看到,通过内需的增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将来要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科学地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但新中国建立以来,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除改革开放初期曾经达到过GDP的50%以上,很快就开始下滑,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比例下滑到了47%,2008年是35%左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高达70%,这之间的差距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说,我们欠了人民一大笔消费帐;而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出口,一方面容易受制于人,你看金融危机一来,大量的出口型企业常常面临破产的威胁,大量工人可能面临失业的困境,国内经济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的考验,它的弊端不是一下子暴露无遗了?另一方面更是不断遭受欧美国家的“口诛笔伐”,经常被他们拿来“说事”,让我们被动不已。而借着世界金融危机这个契机,我们及时采取了有力的拉动消费的措施,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地显现了。

  问题是,作为国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一般都是因时而用的,一旦金融危机过去,这些政策、这些优惠措施必然会适时退出,人们如今不是已经在担心这个问题,只是温总理在2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才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但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政策都会退出,那些种种的优惠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如商家的促销手段一样,不会天天有的。何况,在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里,其实也是有不和谐音存在的,之前,中消协公布家电下乡产品返修率,指出家电下乡产品返修率高达12.6%。虽然家电企业及行业人士对这一数字均表示震惊,但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一直没有官方的数字。12月25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做客中国政府网介绍家电下乡工作进展时表示,家电下乡产品合格率达到96%。那么这两个数字哪一个更可信呢?官方的数字是抽查得出,而中消协的数字是返修数字与家电下乡数字的计算得出,似乎这个数据更有说服力。家电下乡的质量如此,别的产品下乡及以旧换新质量如何呢?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一些企业将这种措施用来消化一直滞销的问题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它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优惠政策在数量上是上去了,在质量上则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一种能够保证内需长久强劲增长,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就不是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增加人民的收入水平,那么,在收入分配上增加人民收入所占比重就应该是值得推出并适时调整的一项长效政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们有足够的消费水平,说到底,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水平如何,不是通过临时性的天上掉几张馅饼来决定,而是要由他们的收入来决定。抓住世界金融危机这个契机,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实现藏富于民,才是保证中国消费需求长久不衰的长远之计。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