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骄傲要不得

2009年12月29日 06:32   来源:人民日报   仲 言
    处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离不开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组织些科技、文化、体育和物质产品的评选和竞赛活动,以促进国际交流和行业发展,肯定十分必要;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力争拿个奖项,以提升国家或行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无可厚非。然而,热衷于各种国际评奖,削尖脑袋挤进某个奖项,甚至不惜花大钱买个假奖,以此来标榜自我,招摇过市,挟洋奖以自重,这是一种典型的极度不自信的弱者心态。

    自大与自卑是对孪生兄弟。当开放的清风吹皱闭关死水的时候,一些人从锁国形成的盲目自大一下堕入极端的自卑之中,导致“外国月亮比中国更圆”:急切渴望得到洋人认可,西方的标准成为衡量周围事物是非优劣的惟一尺度。于是乎,他们不在增强自身实力上下功夫,而是忙碌于在各种场合寻求洋人的认同度。为了拿到一个可怜的奖项,背着产品满世界转悠,从这个展台到那个赛场,真正的国际大奖一个没拿到,捡拾个毫无知名度的小奖回来,立马觉得身价倍增。他们大言不惭地高调呼喊着“为国争光”的口号,而不管这个“国际奖”掺了多少水分,似乎拿到了,就有了在国人面前堂而皇之吹嘘的资本。岂不知,这种弱者的可怜的骄傲,恰恰是内心虚弱的狂妄表征。

    事实上,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各种国际游戏规则面前,发展中国家祈盼平等相待的愿望有时只能是天真的幻想。不仅经济领域的国际标准由强势者制定,文化交往也受制于国家实力的强弱。科学技术指标服从于强势利益集团,强势文化也易于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者往往把强势一方预设为一种现代的、发达的、时髦的东西,在享用它们的方便、快捷和实用的同时,也伴随诸多价值观念的认同。这认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弱势对强势的响应和臣服。如果发展中国家一味自甘沉沦,以强势者的认可为价值导向,那么就可能在急切的心理焦虑中乱了自己的阵脚,在一片盲目的“国际影响”的狂热中迷失自我。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迎合西方人对第三世界“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满足做强势文化想象中的“他者”对象。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历史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且不说东方文化圈的影响力,仅在启蒙主义时期就作为欧洲崇拜摹仿的偶像,成为西方改造神权社会、步入现代文明的原动力。莱布尼兹、伏尔泰、歌德、康德、托尔斯泰、毕加索、卡夫卡等世界级文化大师,都十分钟情中国文化,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汲取过丰厚营养。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在舍本逐末中坠入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淖。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我们需要学习外国的一切优秀科技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争取平等的国际发言权和国际交往的主动权。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能靠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来争取,而是靠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靠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靠负责任的大国行为和优质的“中国制造”来确立。

    依赖各种虚有其表的奖项换来的弱者的骄傲,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戏,自强、自信和自制力,或许比别人廉价的认可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