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日前在京表示,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完全满足。为此,2012年电影局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标准和最高限价。
电影票“限价令”的可喜之处自不待言,而如何让这个“限”字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还该反其道而行之,无妨说说它的可忧之处。笔者提出“三点忧虑”———
一忧“限价”的形式会不会多于实质。按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使用的措辞看,2012年将要出台的,其实不止是一个“最高限价”,还包括了“建议性指导票价标准”。就是说,一年中,不管“指导价”或“最高价”孰多孰少,都应视作是“限价工程”的共同组成。如此,疑虑顿生:既然现实生活中的“建议零售价”早成了一种鸡肋,难道电影票的“指导价”,就能与众不同、独放“异彩”?但愿“限价令”的实际意义不打折扣。
二忧“限价”的参考会不会脱离地气。电影票价格多高合理,限到多少才属正常,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市民百姓。近年来“听证帝”“听证奶”层出不穷“伪民意”、“伪调查”时有所闻,大众对某些“社会调查”和“民意数据”信心大失。电影局说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影片,分门别类地确定“限价标准”,实在是“谈何容易”。
三忧“限价”的落实会不会遭遇抵制。近年来,国产电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大牌导演和大腕明星加盟的所谓“国产大片”,渐渐显示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心理。反映在电影票价,就有了“以我为主”的强势心态。那么,新的一年尝试实行“限价令”时,若碰上以“发展民族电影产业”相挟的软钉子,票价真的还能不折不扣地“限”下去么?
但愿电影票“限价令”三忧,只是笔者的杞人忧“限”。
相关评论:
电影票价需要挤干水分
电影“豪华”票价究竟伤了谁?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