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我国披露的经济指标迎来“开门红”。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2011年12月制造业PMI为50.3%,重回50%的荣枯分水岭上方。如果综合考虑月度新增贷款反弹、工业利润增速初步企稳等情况,经济增长底部正逐渐探明,此前对于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悲观预期将得到较大程度修正。
2011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经济指标较快回落引起市场关注。从先行指标看,2011年11月制造业PMI降至49%,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降至7.8%,均创下2009年初以来新低。从同步指标看,除消费实际增速较稳定外,2011年11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口增速分别为12.4%,21.2%和13.8%,环比均有较明显回落,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来并不多见。
12月PMI数据则表明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从PMI分项指标看,12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进出口指数等多数指标均出现明显反弹,但这些分项指标反弹背后的经济含义可能并不相同。
首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反弹以及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反映了经济需求出现企稳迹象。201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通胀压力逐渐减小,宏观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在适度增加信贷投放,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后,实体经济逐步感受到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目前来看,“通胀和需求回落—政策微调—经济企稳”的逻辑链条正在实现。
如果与3年前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时进行比较,2011年12月和2008年12月的制造业PMI均出现环比反弹,但二者又有明显不同。2008年12月PMI为41.2%,环比回升2.4个百分点,这是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抓紧落实的背景下实现的。2011年12月的PMI为50.3%,制造业景气程度远远高于3年前,而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仍然相当充足。显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未来经济增速“跳水”的悲观预期。
其次,部分分项指标的反弹可能存在季节性和非持续性。例如,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环比回升3个百分点,这与当月汇丰PMI的数据形成反差。在世界经济复苏迟缓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很可能仍处于下行通道,对此不宜过于乐观。再如,12月购进价格指数为47.1%,环比回升2.7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提示通胀风险并未远去,在实体经济增速和流动性处于低位的背景下,目前并不需要担忧购进价格指数过快反弹。
尽管统计指标存在一定的季节扰动,但总体看,制造业PMI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变动局面。国家统计局将于本月中旬公布2011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在政策微调效果初步显现的情况下,初步预计工业增长等指标的增速继续明显回落的空间不大。就GDP同比增速而言,2012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可能是本轮经济增速下行的底部。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