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将全部并入职工医保。这一政策涉及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高校教职工22万人。并入医保后,他们将和职工一样,缴纳医保费,持社保卡就医。(12月23日《新京报》)
公共福利均等化,民众期盼已久。以北京为试点迈出的这一步,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结束公职人员公费医疗,在公共福利均等化的路上迈出了多大一步?未来养老、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均等化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发展的重点题目。而我以为,扩容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首先要减税减负,其次就是缩小各阶层在公共福利待遇上的差距。缩小差距注定存在一定的阻力,一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让自己的红利机制缩水,二是必然存在继续提升群体福利的冲动。那么,先行试点的北京会确定怎样一种运行与监管机制,非常重要。如果因为既有福利缩水或与社会逐步均等化,体制内便以“津补贴”等方式实施“二次福利”,公共福利均等化的推进可能就失败了一半。这方面要防止出现里出外进的问题。
公共福利只有实现均等化,对实现全体国民的福利水平不断合理增长的预期也越有利——只有将利益目标与制定和掌握政策者的切身利益实现捆绑,福利利益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的重视。现在的增长政策所以每每导致“马太效应”,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政策的制定者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积极性更高。某种程度上说,这当然也属人之常情,而正因如此,实现公共福利均等化才更有必要。
社会公平与公正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课题之一,那么实现包括公共福利均等化的社会公平目标,虽要逐步推进,却也刻不容缓。公平医疗、养老、安居等等,一是应当有一些看得见的时间表,二是不仅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平等,城乡、各行业间的差距的缩小也应同步提上日程。鉴于以往经验,必须强调“透明公开”原则,坚持公众参与,赋予公民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定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清理各类福利特权。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