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垄断第一案”不能成了“神仙战”

2011年11月14日 07:38   来源:大众日报   范子军

    中国反垄断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默默悬挂了三年之后,出人意料地落到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头上。(11月13日新华社)

    “反垄断第一案”剑指电信和联通,迅速牵动了公众的神经,尽管工信部旗下媒体迅速做出舆论反击,高调驳斥央视有关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的相关报道,新华社此番调查报道也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专线接入市场的垄断问题,与普通用户的宽带价格没有关系,而只是“神仙打架”,但网民们关注的热度却有增无减。

    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也好,国家有针对性的市场协调也罢,其实不可能与普通消费者无关。任何垄断经营,说到底,受害的是老百姓。反垄断法出台多年却一直被束之高阁,长期以来大家积怨重重,因此,反垄断一朝破冰,很自然地挑动了大家的神经,它表明市场垄断经营不得人心。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的消息披露后,有关方面甚至作出可能将课以数十亿罚款的预测和判断,公众舆论对此几乎一边倒地叫好,而且一致认为,反垄断第一战不能仅止于罚款,而是必须考虑切切实实地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彻底阻断非法垄断经营行为,让少数行业、企业的巨额垄断暴利成为历史。

    或许中国电信和联通觉得反垄断拿自己开刀有点“屈”,不过,任何一项行为总得有个突破口;或许有关人士提前透露反垄断消息的确欠妥,但毕竟中国反垄断缺乏经验难免有失误,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支援反垄断的态度和决心,更没有理由仅仅考虑垄断企业市场和收益眼前可能受到的波动,而忽视广大公众利益的保障。

    虽然与自身利益不大,大家却以空前高涨的热情为之欢呼和呐喊,说白了,就是寄希望于国家反垄断的亮剑行动能够从此走向常态化,铲除形形色色或公开或隐藏的违法垄断行为,彻底消除因垄断而给民众增加的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垄断第一战”从一开始便已经成为一场“全民战争”,“神仙打架”,老百姓却无法置身事外。

 

 

相关评论:

 

反垄断调查,要结论也要过程

 

邮电报叫板央视的意义

 

叫板央视其实是叫屈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