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雨中七仙女”在演绎谁的“甜蜜蜜”

2011年11月13日 07:25   来源:红网   孙海强

    10日,一则《我们县的蜜桔节,政府抓高中生淋雨扮七仙女》的网帖在各大论坛疯狂传播,引发网友热议。记者查证发现,网帖中的“蜜桔节”为9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江西2011南丰蜜桔节。对此,南丰县教育局回应称:“只是抽调部分学生参加了白天的民间艺术踩街活动和晚上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但没有想到当天会下雨。”(11月11日《南方日报》)
    
    此网帖一出现,随后被多家网络论坛转载,并引来10多万网友的围观。一个小小的地方节会,竟能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的确还不多见。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网友们眼睛盯着的并非南丰的蜜桔,而是节会上淋雨扮七仙女的一群高中生——“7个女孩子大冷天穿古代丝衣站在花车上淋雨”,她们保持这样的穿着3个多小时,“一个个冻得牙齿打战”。在把人冻得够呛的环境下,这些“雨中七仙女”正在演绎谁的“甜蜜蜜”呢?
    
    节会搭台,经济唱戏。时下,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各种节会不少。客观而言,有些节会虽然颇费功夫,但却也给一些地方带来了实惠,譬如,树立了地方形象,吸引了外商投资,进而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江西南丰盛产蜜桔,借助节会推介蜜桔,当然是南丰上下的一件大事。值得商榷的是,作为政府部门,搞经济销售蜜桔是大事,难道学生教育就不是大事吗?可以想象,这些参加蜜桔节的学生,平时为了排练节目,要牺牲掉多少宝贵的学习时间!为了强化蜜桔节的看点,不顾学生身体、无视学生学习,南丰的做法值得反思。
    
    不知从啥时起,无论是重大节会,还是盛典活动,甚至还有一些会议迎宾场所,总有一些年轻学生身列其中,他们(多数还是她们)或是迎宾礼仪,或为大会陪衬……不是说学生一概不能参加这些活动,如果是在学生自愿,既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又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教益的前提下,由学校有组织地参加未尝不可。问题是,反观这些年相关的媒体报道,诸多有学生参加的活动,并没有满足这样的前提,很多情况下,行政部门的“一纸命令”,就让学生沦为了节会的“道具”。
    
    学校的正常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权利,有《教育法》来保障,甚至有些地方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剪彩、奠基等商业性活动,不得参加公益性庆典和外事活动”等等规定,按照常理,这些法律和规章足以保障“学生权利”不受侵犯了。然而,更多实现是,幼小的胳膊根本扭不过权力的大腿。因此,要使学生远离行政干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促成《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侵犯学生权利和干扰学校教育活动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置,让不守规矩的权力难堪,这样,看谁还敢拉学生去捧场凑数。

 

相关评论:

 

“雨中七仙女”让“蜜桔节”充满苦涩

(责任编辑:王国信)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