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型油企不可挟亏损以伤民众

2011年11月14日 07:01   来源:京华时报    乔子鲲

    两大油企掌控了油源,结果就很搞笑,炼油巨亏,但亏损也是一种权利,只能由我来亏,不能让你来赢利。

    亏损,巨额亏损,这是日赚四五亿的两大油企留给国人的冷笑话。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两大油企净利润超过1600亿元,但炼油业务却继续出现巨额亏损,共亏损超过646亿元。

    正是这一著名的巨额亏损,令两大油企上可理直气壮伸手向国家要巨额补贴,中可令油价居高位调速“涨快跌慢”,下可令民众深受高油价之苦无可奈何。

    在两大油企每年上交国家的“千亿利润”中,如果扣除国家数百亿补贴,再扣除高油价收获的民众利益,只怕是不能为国家赚到钱,只怕是真的要亏损。

    看来全是亏损惹的祸。

    然而,炼油真的亏吗?

    至于怎么亏的,估计属于核心机密,记者根本调查不出来。但记者会调查同类炼油企业,民众会有直观的对比。这一查和比,就令民众一头雾水,真不知两大油企亏从何来?

    你听山东东营一家炼油厂负责人如是说:“我们只要有油可炼就会有盈利,无非是盈利多少的问题。”“中石油、中石化炼油为什么会亏损,我也不大明白。”

    尽管两大油企前三季度亏损超过646亿,但另一组数据显示,1到8月国内炼油行业累计亏损仅18.4亿元。也就是说,炼油产能约占全行业80%的两大油企的巨额亏损,竟然让只占20%产能的地方炼油企业的赢利基本给对冲掉了。

    更令人发蒙的是,既然两大油企炼油巨亏,就应该让有赢利能力的地方炼油企业来炼吧,但地方炼油厂的近9000万吨产能被闲置,无油可炼。

    原因就在于,两大油企掌控了油源。结果就很搞笑,两大油企炼油巨亏,但亏损也是一种权利,只能由我来亏,不能让你来赢利。这叫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诚然,一些地方炼油企业技术相对落后,对应成本相对较低,油品未必达国标。但赢利与亏损之间,差别不该如天壤。另一方面,正如有关人士所言“有关部门应该给炼厂规定合适的技术、环保标准,而不是一刀切地把所有小炼厂都关掉”。然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仍然是当下的油企格局,使彼此无法在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之下展开公平竞争。

    为今之计,两大油企应当就真亏还是假亏、能不能节约炼油成本等回应各方关切,国家应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此,方能揭掉亏损的面纱,让假亏损的现形,让真亏损的被淘汰,让有赢利能力的企业上,最终让成果体现在燃油的货真价实上,体现在带给民生福祉上。

 

 

相关评论:

 

郭有信:“炼油巨亏”不过是“石化双雄”做的谜局

 

成品油定价应坚持市场化取向

 

新成品油调价机制, 别成为少数寡头的盛宴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