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3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2.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39.7%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43.1%偏好“储蓄存款”,17.2%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消费意愿维持低位,储蓄存款意愿更高,投资意愿回落。(9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前些日子,商务部在出台的内贸“十二五”规划中,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要达到30多万亿,而2010年的这个数字为15.7万亿,这意味着,今后5年时间要实现翻倍的目标。可是,随着这份调查报告的隆重出炉,有关部门所描绘的宏伟消费蓝图,很可能成为泡影,变成一纸空文。
消费不足,内需不振,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仅有17.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还是出乎人们的心得预期,这是自近十二载以来,消费从未出现过的低落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寻找根源,探究居民消费意愿创近年来最低到底折射出啥?
从经济学理论讲,居民收入、经济增长与消费存在着辨证关系。经济的增长,能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从而也能刺激消费增长,进而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又使得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速,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倘若从居民后顾之忧的视角来观察,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但是,住房、教育、医疗仍是居民消费的“大头”,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大大抵制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就目前而言,CPI一直居高不下,在通胀预期下,存钱是不划算的,而且这种负利率时代,还会存在较长时期,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普通公众都知道。然而,央行的这项调查却指出,82.8%的城镇居民仍倾向于储蓄。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是老百姓不想花钱,实在找不合适的投资方向和目标。投资房子,所用资金太多,又面临加息风险;投资黄金,“门票”过高;如果投资股票、基金,缩水的风险比贬值速度还快,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储蓄,把钱放在银行里“睡大觉”。
此外,也反衬出我国居民税负太重,严重阻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中国人的税负有多重?有算了一笔账:如果你的税前月薪10000元,除去四金和个税,实际拿到手7052元。公司为了给你支付10000元钱的税前薪水,公司要支出14150元。如果你买了总价100万元的新房,有50-70万元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政府腰包。一个普通的中国工薪族,如果购房、买车的话,一生要承担的各种税额将超过15万元。更有专家说,加上“隐形税”,远远不止15万元。税负重,就意味着,政府收入大,百姓收入少,“一大一小”的结果,让政府花起钱来,随心所欲,而让百姓花起钱来,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花。
好在国家层面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披露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首次明确规定收入增幅要超过GDP增幅。当然,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居民税负、提高就业岗位等方面给力,惟有多措并举,居民消费意愿,才能从“低潮”中摆脱出来,向消费“高潮”进发。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