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了两则有关华为的新闻,可谓喜忧参半。
大喜的是消息是日前华为发布2011年上半年财报,其营收销售额为人民币983亿元(约合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逼近爱立信的1077亿瑞典克朗(约合166亿美元)。
媒体在援引华为的陈述时说,今年其全年销售额将达到人民币1990亿元(约合310亿美元)。而汤森路透所调查的分析师预计,爱立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276亿瑞典克朗(约合350亿美元)。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声明中很自信的表示,“尽管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终端和企业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对全年实现1990亿元人民币(约合307亿美元)销售收入的目标充满信心。”
而令人极为担忧的新闻线索则是,国内没有报道反而是外电率先报道的一则消息称,“近期,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四个银行撤回对华为员工的贷款。这个贷款被认为是公司强迫员工贷款,目的是购买公司股份,这样公司尽管不上市,也可以增加资本。这样华为在政府监管之外运作虚拟内部资本市场。结果是,华为可以营造财务强劲的假象,进一步在大银行提高信用额度,收购相关公司。”在近期另一篇外电的文章中,认为“是华为通过这种手段融资20亿美元,甚至在当前美元兑换汇率很低的情况下也是一大笔资金。”
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华为方面对此次外电报道作出反应。在华为身上,承载着不少中国人的奢求,也承载着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希望。更因为如此,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清白的华为。
日前就有媒体报道说,为了规范市场运营,华为在力查虚假合同,消息称华为成立了100人的以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作为负责人的核查团队,奔赴各地,对公司项目应收账款进行核查。据报道称,该团队的主要目标是核查公司存在虚假信息的销售合同。
该报道认为,在这些虚假销售合同中,要么是未向公司上载已承诺的商业折扣,要么是通过减少配置提前关闭正在执行的合同,要么是提前获得工程初终验证书以提前关闭工程合同结转相应的收入;还有的干脆就是一个假合同,公司设备就躺在自己的海外库房里。
该文认为,华为公布的财报显示,2010年,公司收入1851亿元,同比增长24%,毛利率42%,净利率13%,远远高于业内其他同行——爱立信38%,阿朗35%,ZTE33%,诺基亚31%,诺西28%。一旦调查结果出炉,可能会对这些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华为的自查,不论是对华为自身还是行业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但外电报道中称中国当地银行收回华为员工助业贷款,对华为的健康发展可绝不是什么好事了。一直以来,让华为人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其全员股权激励制度,及由此带来的高额回报可能。而现在,这一制度正遭受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
华为的内部集资早就是行业内半公开的秘密了。于公司而言,通过不断集资推动雪球往前滚动,越滚越大;于员工而言,个人积累的分红越来越多,也很让他们期待,一旦哪天套现,那将是一笔不菲的回报。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维系内部集资的资本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于员工自有资金,而是金融机构。即华为通过员工信用作担保,以员工个人消费贷款的名义,从各个银行等贷出,直接转交到华为。
现如今如果银行当真要回收华为的员工贷款余额,那么对华为的员工、甚至华为自身的发展就会变得艰难。
希望笔者的这个担忧是多余的,华为能早日超于爱立信成为真正的最优秀的跨国企业。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