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调控来了

2011年01月29日 07:03   来源:工人日报   陈华
    



    去年末,央行二次加息后,业内人士分析央行此举意在剑指楼市,且如果调控成效不够显著,那么或可迎来更加严厉的楼市调控举措。

    1月26日,楼市的第三次调控,裹挟着一举打破此前调控之严厉程度的气势,果真来了。

    去年,“国十条”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加上紧接着到来的二次调控,去年也被称为楼市调控“史上最严”之年。

    不过,“史上最严”这顶帽子今年可能易主。

    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了被称为“新国八条”的楼市调控举措,其中既有行政手段,也有经济手段;既利用税收工具,也利用信贷工具。《人民日表》发表评论称此番调控举措“延续并强化了此前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严厉的政策组合”。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大多数房地产投机和投资者而言,围绕房地产产业链的诸多商品价格走向是其必然的关注焦点。楼市的“拐点”是否真的要到来?这个被喊叫了很多次的“狼”再一次被喊起。虽然业界评论中不乏“狼来了”的惊人之语,不过大多数业内人士还是谨慎地道出“可能会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趋势”的论调。

    然而,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即便房价停止上涨,或略有下降,他们“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还是难以一下子实现。毕竟,普通老百姓的“钱袋子”还没“鼓”到能轻松买来一套房子的程度,大多数城市当前的房价仍然是很多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得起的。

    因此,“让普通百姓能买得起普通的房子”这一价值取向在不断更新的楼市调控政策之中变得更加明显。纵观此轮楼市调控,“新政”在这一价值取向上释放了好几个信号。

    首先是各地将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楼市调控“目标”,楼市调控一旦不力将“问责”地方政府。因为此前不乏有“地方政府是楼价居高不下背后的重要推手”的指责,因此,对“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某些时候进行“问责”实属必需。

    其次是全国范围的“限购令”,若能有效执行,必将极大影响投机或投资性购房需求。虽然有评论认为“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六成”对手头拥有大量资本的投资者而言影响甚微,也有着“限购”可能会对中产人士的“改善性住房”有所负面影响的消极评论,但是,舆论还是普遍认为,有迹象表明将逐渐扩大范围的“限购”举措会比以往更加有效遏制投机或投资性购房。

    再次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将会继续加大。由于经济适用房建设常常难以摆脱权力寻租的冲动,因此淡化产权的公租房可能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导。随着城镇化水平愈发提高,加大与目前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会平衡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带来的涨价压力,进而引导楼市向理性方向更进一步。

    前有“两次调控之后,楼市仍然量价齐升”之鉴,因此,今年楼市调控举措更加严厉。分析人士认为,此番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楼市调控或成为常态。或许,接下来的楼市调控将“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普通百姓期待,不断打破“史上最严”纪录的楼市调控“新政”如果真的能使房价回到与百姓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程度,那么,“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将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