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车船税法(草案)》的争论在继续:其中“不能把用车人当成唐僧肉”、“新草案实质是增税”等等反对声不少。作为车辆使用税率调节过程中的一环,车船税改革激起的争议要大于此前的燃油税、增值税、购置税等改革措施,这或许是决策层不曾想到的。
平心而论,车船税按照发动机排量分7档来征收,有一定科学依据,外界虽然质疑有的车辆价格与排量大小不相关,但笔者认为,发动机排量依然是对于车辆进行划分的最有效标准。除此之外,《草案》为何受到如此大的争议,有两点值得反思:
一则,《草案》本身没有提及部分基准税额上调的背景和目的,在其同时发布的《草案说明》中,虽然作了解释,却缺乏说服力。 《草案说明》表示“按排气量征税可基本体现车船税的财产税性质,体现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只要稍微了解近几年中国车市的人都很容易看出,靠增加几百元的年度税收差异,无法实现“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小排量汽车”。因为对于一个准备买2.0升排量小轿车的人,不可能为了少交几百元车船税,改买1.5升排量或者1.0升排量的汽车,更别提一掷千金的豪华车主。 《草案说明》上,却把“促进减排”说成主要原因和目的,让人不免想到,相关部门是在“以减排为名、以增税为实”。这样做,还不如把“调节贫富差距,增加国家税收”写进目的之中,那样更显得“坦荡荡”。
二则,《草案》没有顾及到一个重要人群——城市中产阶级的利益。按照新的划分标准,1.0升及以下税额幅度降低,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必须注意到,在国内大城市以及各地省会城市,很少有人开1.0升以下的车。城市中产阶级是车辆的主要拥有者,他们中的很大部分都是在驾驶1.6升以上的车型,包括1.8升、2.0升或者1.8T等车型,这些车型在本次《草案》出台后,都成为了要增加税收的对象。何况,城市中产阶级又是对于价格很敏感的人群,同时往往也是“意见领袖”。
今年以来,他们要面对“豆你玩”、“蒜你狠”,要在加油时看到不断上涨的油品单价,还要为升息所带来的房贷月供增多而发愁,在这样一片涨声的节骨眼上,车船税也来凑热闹,还缺乏让人信服的理由,大家自然用脚投票。
还好,《车船税法(草案)》目前还仅在征求意见。既然是征求意见,还希望有关部门要顾及各方利益,把政策目的再说明白一些;在划分征税标准时,考虑到更广泛群体的利益;乃至在将来政策推出的时间点上,也有通盘考虑,从而让这项改革平稳推进。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