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一年来,截至今年6月18日,两市共有281只股票获准IPO,其中268只已挂牌上市,合计融资规模达4052亿元。
一年发行281只股票,这算得上“吉尼斯纪录”。美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香港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相比之下,我们的新股发行是否“心太急”了?
无论是上次股指从6100多点下跌到1600多点,还是今年股指从3200多点一口气下跌700多点,股市暴跌难道与高速发行没有关系吗?不仅如此,在市场化发行的改革目的下,很多公司不仅加快了上市的速度,在融资金额上也是水涨船高,超募现象严重。本来计划融资几亿,却一下子融资十多亿的现象非常普遍。高价发行和高速发行已经严重侵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资本市场到了需要对发行体制进行反思的时候了。统计显示,已经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48倍,其中创业板为68.40倍,在行情高涨时,部分新股甚至定出了市盈率超过百倍的“天价”。如果我们以市场化为借口,任由新股发行价格不断上升,任由发行速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的未来一定会让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并丧失信心。若如此,未来的证券市场又如何健康发展?
一年融资4052亿的更大后果是给股市带来更多的限售股,为资本市场埋下隐患。按照目前普遍采用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5%计算,4052亿元对应的解禁股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在股票供应源源不断且绝大部分股票估值远远高于国际水平的现实情况下,管理层不能任由证券市场的风险不断积累,而应该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真正健康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让上市公司和多数投资者双赢,而不是让上市公司圈了钱而投资者血本无归。把证券市场当成圈钱工具是极其危险的,管理层应该推动市场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约束发行速度和高价发行,并提升流通股的发行比例,尽快实现存量发行,维护投资者利益。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