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地铁拥堵,涨价实为懒政

2010年06月10日 10:09   来源:中国网   余丰慧

  北京政府各部门近期集中回复了市政协委员的交通类提案,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将开展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研究,包括研究采纳委员关于提高无公交IC卡人群票价的建议。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市民出行。(6月9日 《新京报》)

  “地铁高峰时段加价到五六元都不为过。”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委员陈杰提案,建议发改委考虑通过“限时加价”的手段,为高峰时段的地铁运营“减负”。如果北京市采纳该建议,就意味着北京地铁的2元通票制将上调3-4元,高峰时期票价涨幅高达150-200%。

  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段地铁拥挤情况较为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口膨胀、外来人员激增的原因,有房价畸高使得上班族居住在离上班地较远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地面交通拥堵,无论私家车、公车还是乘坐公共汽车上班费时较长且拥挤不堪。而地铁只是车内拥挤而不存在行驶中堵车问题,快捷、费时少的特点,把一大部分客流吸引了过去。不但外来人员采用地铁出行,而且本地上班族以及农民工等青睐于地铁。许多有车族由于地面行车拥堵厉害,也都弃车乘地铁上下班。地面的行车拥堵、出行难是导致各阶层乘客叠加选择地铁上班、出行,这是主要原因。

  解决高峰期地铁拥挤上调价格不能说没有一点作用,但是非常有限。在地面交通状况不能很好改善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分流乘客采取其他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即使票价提高,上班、出行仍然必须选择地铁,否则,就可能迟到、就可能耽误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比几元钱更重要的事情。这种刚性需求对价格反应并不是非常敏感。现在中国弥漫着这样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把涨价当作灵丹妙药,当成万能措施,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涨价解决。交通拥挤,涨价了之;旅游景点拥挤,一涨了之;水电煤气价格一涨了之;解决环境污染涨价了之;促进节能涨价了之。价值规律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发挥作用,以上这些领域没有一个具备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因此,涨价几乎没有作用。同时,以上这些领域又涉及到最为普通百姓吃穿住行的切身利益,一味涨价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增加最为普通百姓吃穿住行用的工作和生活负担。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地铁涨价可能出现“示范效应”:地面公共汽车等是否会跟风涨价;其他城市地铁是否效仿北京。如果引发一场公共交通工具涨价潮,那影响就大了。

  一涨价了之,其实是一种“懒政”行为。涨价是最为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措施,口一张、文件一下,就完事大吉。像地铁拥挤问题的根本解决措施是:大力发展地面、地下、地上立体公共交通体系;短期有必要采取错时上下班措施;还有必要限制公车出行,给公共交通让路,或者采取公共交通优先的快速通道,等等。但是,必须明白这些措施的实行难度比涨价要大的多,见效比涨价要慢得多,政绩又不能很快显露出来。

  因此,必须下决心破除动辄涨价的惯性思维。要想法设法采取比涨价更好、更有利于百姓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