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工人待遇。张建国称,当前劳动关系矛盾增多,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他列举的数据,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两厢对照,劳动者报酬低下,明显属于社会不公,必然会影响社会和谐。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而据总工会前两年的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
因此,确实如张建国所言,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其实,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呼声近年来一直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是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提出 ,不断增加劳动报酬,实现体面劳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问题是如何做到“切实”,这决非容易的事情。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22年连续下降,而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一旦形成强大的惯性力量就难以撼动。况且,国家不可能硬生生下命令让企业给职工涨工资,一方面,企业要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劳动者应当在享受企业利润分配和国家经济发展成果时多分得一些,这里有个平衡问题。
与劳动报酬、资本报酬不同走势相对应的是,资本所有者的社会话语权越来越大,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强,我们看到,企业家是各个地方政府争相欢迎甚至取悦的人,众多企业家进入人大、政协等政治机关,他们自然倾向于为资本的利益说话。相对而言,普通劳动者的社会话语权却越来越小,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弱。可以说,现在几乎是资本为王的时代,这正是造就资本报酬走强、劳动报酬走弱的力量。
多年来,舆论一直强调廉价劳动力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其背后一个潜台词是,如果劳动报酬提高了,就招不了商,引不来资,经济就会下滑。这无疑是向着资本利益说话,使低劳动报酬合理化,成为压倒性的意见,而关于社会公平、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的舆论则比较微弱,不足以有力地影响相关公共政策。
由此可见,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在于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影响力。从国际经验来看,协调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分配的机制,主要是劳动者与企业直接展开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双方协商,更有可能达到公平状态。这需要真正能代表职工利益的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便工资谈判中,能与资方力量大体均衡,而非强弱悬殊。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要么默默忍受不公待遇,要么选择走人,从而形成用工荒,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通过工会组织,扩大普通劳动者的话语权,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博弈能力,使公共政策更加公平合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