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4日《农民日报》的一组报道显示,全国各地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菜价上涨。有些城市,已经吃不到3元以下的蔬菜了。
看到这则新闻,想起了关于菜篮子的一些往事。上个世纪,上海市民每一个家庭有一个菜篮子。每天早晨人们提着菜篮子去买菜,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80年代后期,朱镕基同志到上海来担任市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菜篮子满,上海形势就好;不满,形势就不好。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菜篮子占市民日常支出的比例很大,可以说,菜篮子是安民心、稳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要解决上海蔬菜供应问题,决非一日之功。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多方努力下,菜篮子工程叫响了,一辆辆标有菜篮子工程的大型厢式货车进出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上海蔬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蔬菜供应品种、价格也基本稳定下来。1991年3月18日,110名农民第一次被市政府邀请进了锦江饭店,由朱镕基同志亲自给他们颁奖。上海的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菜篮子工程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上海人的菜篮子里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篮子的花销在日常支出中的比例也越来越低,对此,每一位上海市民都有体会。
和全国各地一样,今年春天上海的菜价有点反常,一直居高不下。进入5月后,不少蔬菜的零售价几乎可与春节菜价相提并论,其中草头7-8元1斤,丝瓜4-4.5元1斤,番茄3-4元1斤,茭白4-5元1斤。时鲜蔬菜价格更是吓人:剥壳蚕豆每斤20元、小豌豆每斤18元、青椒每斤12元、香菜每斤10元、刀豆每斤8元,连葱、姜都要6元一斤。昂贵的蔬菜价格,令普通市民不敢问津。
据了解,本市菜地共186万亩。其中,常年种菜的面积42万亩,三季为126万亩;加上季节性的菜地60万亩,每年产量350万吨,外地供应上海的每年240万吨。本市蔬菜、外地货各占半壁江山,上海本地生产的蔬菜占58%,但市中心地区外地的菜要占70%以上。今春菜价一路走高,是全国性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外地旱涝气候的急变,导致蔬菜供应量短缺。物以稀为贵,收购价提高,菜贩再水涨船高。再加上本市土地的流转费、农用资金、劳动力成本也在涨。因此,想要把菜价降下来,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和财力投入,在生产、加工、销售每个环节上有具体措施,切实提高上海自产蔬菜的能力,加快机械化、省力化进程。菜场应当以公益性为主,不能转手承包经营。菜篮子问题是最直接、最大的民生问题,要多方努力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