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建筑背靠着“房地产支柱论”

2010年04月07日 07:13   来源:武汉晚报   赵勇
    “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至30年”,这是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给出的一个数据。(4月6日《中国日报》)

    这个数据很让人抓狂,因为大家拼死拼活买下的房子,土地使用权是70年。这也就是说,当你的土地使用权还剩一半的时候,房子却可能要更换了。对比“英国建筑平均寿命132年,美国建筑平均寿命74年”的数据,你会发现问题愈加严重。用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的话说:盲Q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直是个问题,而且看起来很严重,却一直没能解决,这也算是怪事了。仇保兴说,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Q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清清楚楚规定:普通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但很明显,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没把这个当回事。有了规定都执行不了,号召会有用吗?

    要解决短命建筑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的根源搞清楚。根源在哪儿呢?我看跟近些年很流行的“房地产支柱论”关系密切。

    所谓房地产支柱论,不仅很多开发商和专家在说,一些政府部门官员也在说,核心就是一点:房地产能拉动十几个行业,是经济增长的支柱。如果以纯粹市场的口气来理解房地产业,那么,自然是盖房子的机会越多越好。房子的寿命短了,25至30年就能推倒重来,这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至为明显,GDP数据嘛,无疑也绑上了一枚定时发射的火箭。要是跟英国和美国一样,房子有七十几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寿命,谁还能等得及让房地产支柱不断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呢?这简直就是破窗理论的绝佳现实注解:环境可以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至于窗子本来是不是可以不破呢?这是没人管的。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经济支柱呢?现在没个准确的说法。但看这架势,支柱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于是,面对让人抓狂的短命建筑,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既然是支柱,大家当然要帮它服务,30年后再掏钱买次房子,哎,那也真是没法子的事。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